東北網6月30日訊(劉瑩瑩 刁偉偉 記者 唐繼厚)6月30日,在肇源農場有限公司的第二網格鴨米基地裡,一片綠油油的有機水稻田映入眼簾,不遠處的稻田裡,一群鴨子或是在田間暢游嬉戲,或是在啄食雜草。

負責基地生產管理的農業發展部部長刁偉偉告訴筆者,他們是在6月15日放鴨的,放鴨過早,鴨子蠶食水稻幼小分?,影響收獲株數;過晚田間雜草過大,鴨子不易進食,防效低。
稻田裡一只只小鴨子探出頭來,發出『嘎嘎嘎』的叫聲,稻田則為鴨子提供勞作、生活、休息的場所以及充足的水源和豐富的食物。
據介紹,在稻田養鴨被稱為『稻鴨農法』,即利用鴨子吃掉稻田內的雜草、害蟲,同時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產生渾水肥田的效果,實現水稻純綠色生產,有效提高水稻有機化程度。
按照每畝地產600公斤水稻,每公斤比常規水稻高0.4元,水稻每畝效益增加了240元;每畝地節省化肥、農藥、除草劑成本投入40元,稻田養鴨畝效益比常規水田增加655元,今年的100畝『稻鴨共生』的種養模式,直接為老百姓增收65500元。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