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由權力機關向服務機關轉型,讓群眾擁有獲得感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司法公信力,讓當事人打官司不再求人、不用求人。
●法院一方面要加快訴訟服務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案件判決的質量,讓勝訴者贏得光明正大,讓敗訴者輸得心服口服。
●公眾開放日活動把各行各業的群眾請進來,深入了解法院,拉近了群眾和法院的距離,揭開了司法『神秘的面紗』,把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曬給老百姓看。
前段時間,黑龍江省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言斌接到一個老同學的來電,說有個案子要起訴,問他能不能幫幫忙?
『現在打官司不用求人,你正常走程序就行,法官會給你一個公正的判決。』王言斌回復。
『就這麼點事兒你還搪塞我。』對方斷然掛了電話。
最近,這位老同學又打來電話,頗有些難為情地說道:『案子完事了,辦得快,判的也挺公正,這打官司還真是不用求人。』
這是黑龍江法院系統全力推進『打官司不求人』工作的一個縮影。
在人情觀念濃厚的社會環境下,不少人始終抱有這樣的觀念:在法院裡沒有熟人就別打官司,打了也不一定贏,勞民又傷財。
針對這一情況,2019年全省『兩會』上,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石時態作出了『努力讓老百姓在全省法院打官司不求人』的莊嚴承諾。石時態強調,要讓老百姓打官司不用求人、不必求人、不能求人。全省三級法院聞令而動,紛紛推出有效舉措,查短板、補漏洞、固強項,力促莊嚴承諾落地見效。
兩年多過去了,如今法院裡打的究竟是官司還是關系?各級人民法院又是如何各顯其能徙木立信,破除老百姓的老看法?辦案法官又是怎樣破除思想瓶頸,謀新篇開新局辦實事?近日,《法治日報》記者深入黑龍江多家法院一探究竟。
曾經:想把案件立上就得求人如今:法官主動溝通開庭時間
『大蓋帽仰臉翹,吃完原告吃被告。』對於曾經的調侃,肇東市人民法院院長王鐵軍並不回避,過去有些法官不把接受當事人吃請、禮品當回事,習慣在案件中『和稀泥』。
王鐵軍坦言,以前老百姓打官司為什麼求人?2015年前實行立案審查制,第一步,想把案件立上就得求人;第二步,案件分到法官手裡拖延不辦,其中有的是忙不過來,有的就是等雙方當事人托人催問,等『權力尋租』的機會;第三步,案件贏了只是一紙判決,執行法官不出手仍然達不到實質上的勝訴。因此,不少當事人感覺步步都難,步步都得求人。
人民法院該用什麼方法謀新局開新篇,如何整改纔能讓老百姓打官司不再求人?

8月3日,在肇東市法院訴訟服務大廳采訪時,前來立案的當事人孫巍告訴記者,以前打官司,交了訴訟材料後就沒音信了,隔幾天就得給法官打電話催問『我的案子立上了嗎,啥時候開庭啊?』如今的法院大不相同了,材料准備齊全後10分鍾就能立案,回家沒幾天,法官就打電話跟當事人代理律師商量什麼時間開庭;案件排期多,下午晚點開庭行不行等。『法官有了服務意識,與當事人之間的催辦關系發生了調換。』孫巍說。
長期以來,送達難一直是制約審判效率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隨著立案登記制的實施,民商事案件大量增多,立案後,當事人提供地址不對、下落不明、規避送達、拒收法律文書、外出務工人員無固定地址和聯系方式等問題,嚴重制約法院辦案效率。老百姓來到法院立完案,回家後無限期等待,沒傳票,不開庭,心裡老是感覺沒底,必然會犯嘀咕:『是不是我沒找人啊?是不是對方找人了啊?』
為此,王鐵軍2019年剛到肇東市法院任院長時,提出整改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成立專門的送達團隊,剝離審判輔助事務性事務,讓法官能夠全身心專注於案件審理,為法官減負,為審判提速,有效縮短訴訟周期。
除此之外,王鐵軍還向記者介紹了肇東市法院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兩大功能區的建設現狀及基本功能:開放式的訴訟服務區對登記立案、跨域立案服務、繳費、保全擔保、檔案查詢等13項業務實行『一站通辦』,將保全、鑒定、送達等6項輔助性事務集中到窗口辦理,加強智慧法院建設,設立自助服務區,對訴訟諮詢、預約立案等8項業務『一號通辦』。
『法院由權力機關向服務機關轉型,讓群眾擁有獲得感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司法公信力,讓當事人在打官司上不再求人、不用求人。』王鐵軍說。
曾經:求人幫忙已形成潛意識如今:勝光明正大敗心服口服
打官司求人最常見的方式,不外乎親朋好友央求、個別領導施壓和司法掮客請托。那麼法官如何應對這三種情況,保持法治定力,做到公平公正呢?
『提高審判質效如同徙木立信。』王言斌說。面對前來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采訪的記者,他首先講述了自己不久前經歷的一個小插曲,即本文開頭所述拒絕老同學請托之事。
王言斌認為,鄉土文化背景下,互相求人幫忙已成了下意識的習慣,就像很多人到醫院看病是一個道理。所以,要改變這種傳統觀念,需要一個過程。
『請勿違規打探案情、請勿違規請托說情、請勿私下約見辦案人員,否則將被如實記錄報告……』今年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以來,大慶法院為全體乾警手機開通了精心設計的防止乾預司法『三個規定』手機彩鈴,提示來電人員嚴格遵守防止乾預司法『三個規定』。
『不少想求人說情的親朋好友聽到這樣的彩鈴便少了幾分底氣,理解了求人就是給人添麻煩,還會讓乾警犯錯誤。』王言斌說。
『手機觀看庭審直播和裁判文書公開,就是把司法放在陽光下晾曬,公平公正一目了然。』黑龍江海強律師事務所律師高海燕告訴記者,一些老百姓原來的觀念是『公檢法司是一家,官官相護』,刑事案件庭審實時直播以後,如果公安機關偵查取證不細心,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有瑕疵就會一並呈現在陽光下,倒逼法官嚴格依法組織庭審,接受群眾監督,群眾就不會再有『官官相護』的猜疑。
王言斌說,法院一方面要加快訴訟服務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案件判決的質量,讓勝訴者贏得光明正大,讓敗訴者輸得心服口服。
『大慶高新區人民法院實行三級說理制度,即如果敗訴當事人出現不理解、不認同的情緒,由主審法官、庭長和主管副院長層層進行耐心講解,化解當事人的心結。』王言斌舉例說,對於個別人過問請托案件,法官亮出『三個規定』後大都會知難而退,經過多年的法治建設,如今官員的法治意識早已今非昔比。
王鐵軍介紹說,肇東市法院在審判質效管理上『立鐵規』,持續開展『審判質效提昇年』活動,制定審判工作規則,每月召開一次審判質效分析推進會議,加強臨近審限案件提示、催辦,讓當事人盡快拿到裁判結果。對於發改案件、超審限案件、長期未結案件進行專項評查,並按照規定嚴肅追究承辦法官責任。與此同時嚴格落實『三個規定』,凡乾預過問案件必留痕,讓打官司求人『不管用』。
曾經:存在法律『打白條』現象
如今:打通公平正義最後一米
立案沒有障礙,判決公平公正,但是一紙文書換不回真金白銀,等於法律『打了白條』。『老百姓打官司最終追求的就是個執行結果,所以立案時導訴服務人員首先要提醒你是否申請財產保全,解除後顧之懮。』8月2日,在大慶高新區法院訴訟服務大廳,該院院長周興佳拉著記者直奔財產保全窗口,自豪地介紹說,『這是我們的首創』。
周興佳說,為緩解當事人申請保全他人財產卻無力提供擔保的情形,2020年9月,高新區法院成立了黑龍江省首家保全保險服務站,向社會保險機構招標,最終確認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納入法院保全保險服務站在冊名單,引入公平競爭機制,保險公司向法院提供具體報價和具體聯絡人,由立案窗口工作人員將保險公司名單、報價、聯絡人提供給需要辦理此項保險的當事人,為當事人及律師提供辦理訴訟保全便利。
實踐中,20萬元的財產,保險費僅200元左右。
據介紹,高新區法院強力推行訴前保全,暢通財產保全工作機制,靈活運用財產保全措施,做到能保即保、應保盡保、不留隱患,有效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成效顯著。通過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一些被告就會主動聯系承辦法官要求與申請人進行和解,2021年上半年執行效果持續向好,執行到位金額1.88億元,有效緩解了執行難題,打通了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米』。
記者從黑龍江省高院了解到,2021年以來,全省法院將3.3萬餘人次納入失信名單、限制高消費7.9萬餘次、限制出境128人,向公安機關移送拒執犯罪線索112件124人,首執案件實際執行到位214.69億元。
同時,黑龍江省高院制定了《關於失信被執行人信用修復的實施意見(試行)》,對被執行人主動作出信用承諾糾正失信行為,通過創業創新提高履行能力的,給予暫緩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暫停適用信用懲戒等正向激勵。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有關單位認定為A類且無不良司法記錄、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企業,列入誠信紅榜名單庫,對名單庫企業提供訴訟服務綠色通道,釋放守信獲益正能量,引導主動履行執行義務。
兩年多來,黑龍江省高院組織全省三級法院出臺配套制度,打出『組合拳』,回應黑龍江人民和在黑龍江投資興業的群體一致願望和心聲,切實轉變群眾遇事習慣『找人』『擺平』『搞定』觀念,努力讓人民群眾在黑龍江法院打官司更有底氣,讓外來投資者在黑龍江創業更有信心。
曾經:法院神秘如『深宅大院』
如今:法院走進人民群眾心中
『大門緊閉、高高在上,是一小部分人官本位思想在作祟。』肇東市法院副院長閆立恆說,為什麼老百姓普遍認為打官司要求人,就如同《秋菊打官司》一樣,是因為雙方信息不對稱,互相不了解、不理解。
2017年,石時態提出『讓人民群眾走進法院,讓法院走進人民群眾心中』的開放日理念,要求省法院每周至少舉辦一次『公眾開放日』活動,中級法院每月不少於兩次,基層法院每月一次,邀請社會公眾走進法院,體驗訴訟流程、監督司法活動、感受法治進步、接受法治文化熏陶,通過多種形式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改革成果、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果。
閆立恆說,公眾開放日活動把各行各業的群眾請進來,深入了解法院,讓群眾不再將法院看成一個神秘的『深宅大院』,拉近了群眾和法院的距離,揭開了司法『神秘的面紗』,把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曬給老百姓看。
『我敲響法槌的一刻,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綏化市政協委員臧艷華參加肇東法院公眾開放日活動,沈浸式體驗了一次當法官的感覺。
4年多來,黑龍江省各級法院已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1.4萬次,代表委員、黨政乾部、在校師生、社區群眾、外賣小哥等超48萬名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法院。開放日成為普通百姓了解法院的窗口、溝通法院與社會的渠道,在『司法公正』與老百姓『感受司法公正』之間搭建了橋梁,也倒逼法院改進工作作風,換位思考,督促法官以嚴謹的作風形象隨時接受外界檢閱。
將人民群眾請進來的同時,法院乾警也積極走出去。
2020年8月,黑龍江省高院與黑龍省工商聯在全省聯合開展『萬名乾警走訪萬家企業』活動。雞西市雞東縣人民法院結合『萬名乾警走訪萬家企業』活動要求,組織開展了『援企助企走百家』活動。
『我是院長,大家都看我,所以我得作表率。』雞東縣人民法院院長劉景峰告訴記者,乾警進企業是『一把手』工程,所有黨組成員都要親自帶隊,親力親為,絕不是走過場、做樣子。
劉景峰先後走訪了多家民營企業,進行問診、把脈、開方:傾聽企業訴求,了解企業在依法維權方面面臨的困難;號准企業在發展生產過程中涉法涉訴的『脈象』;開出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的『藥方』,為企業開設『綠色通道』,堅持快立、快審、快結,同步開展民法典進企業的宣講活動,針對企業實際提供法律援助。
大慶農商銀行經理楊桂俠告訴記者,前幾年,銀行都是聘請專業律師團隊處理復雜的金融信貸糾紛。法院開展『打官司不求人』工作以來,法官增強了主動服務意識,請銀行參加公眾開放日的同時,也多次到銀行開展主題普法活動。『我們現在不但打官司不求人,而且員工可以自己出庭代理一些簡易程序的案件了。』
萬名乾警進企業活動,民營企業收獲頗豐,法院乾警也受益匪淺,進一步理解了老百姓打官司為什麼要求人的癥結難點。
黑龍江省高院常務副院長王中明介紹說,近年來,黑龍江省高院打造『打官司不求人』為群眾辦實事司法品牌,解決了很多群眾反映的問題和難題,經第三方評估,電話隨機回訪15萬名當事人,群眾對『打官司不求人』工作滿意率為95.18%。近日,黑龍江省高院從全省158家中級、基層法院中評定出首批20家法院,作為2019-2021年度全省『打官司不求人』示范法院,公開掛牌,帶動全省法院推進『打官司不求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法治日報崔東凱張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