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時候能鋪完?還得再乾幾天吧?』每天上午,60多歲的劉老漢都會下樓『考察』一番,催促工人快點鋪設管線,保證這個冬天能享受到集中供熱後室溫持續20度的暖屋子。
為保證9月25日試水,利用近期天氣涼爽的時機,哈爾濱市巴彥縣西集鎮供熱工程項目加快施工,在完成主管線鋪設後,加快鋪設進小區和分戶供暖的管線,確保西集鎮1200戶居民在今年冬天率先用上恆溫暖氣。
居民的期盼:屋子更暖費用下降
西集鎮距離縣城20公裡,是巴彥縣最大的非建制鎮之一,除了部分平房,居民都分散在31個小區內,多年來,供暖一直由物業公司和個人經營的小鍋爐房負責。
『可能是鍋爐房為了省煤,每天早中晚進行供暖,屋內溫度也達標了,但是溫度並不高。』劉老漢所在的萬源小區只有兩棟樓,說起以前小鍋爐供暖,他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屋子不咋熱,冬天一燒煤空氣就不好。

供暖管線鋪到居民樓下。劉釋誠攝
『今年春天,鎮裡派人入戶調查,問大家對集中供暖的看法,我們當然舉手歡迎了。』劉老漢說,按照鎮裡給出的承諾,改成集中供暖後,不但保證室溫全天超過20度,取暖費還能降下來。
劉老漢的說法得到了正在萬源小區檢查二級管線鋪設施工進展情況的西集鎮政府相關負責人的證實,『以前分散供熱,每平米收費37元到38元,明顯高於巴彥縣城,今年采取集中供熱,費用會與縣城看齊,每平米收費33.6元。』
政府的動力:群眾為集中供熱『護航』
今年5月,巴彥縣西集鎮供熱工程項目開工,西集鎮和住建等相關部門每天都在為項目『護航』,以確保這個冬天鎮內居民能住上更暖的屋子。『這次集中供熱最大的難點是取締小鍋爐供熱和管線進小區,因為觸碰了一些人的利益。』西集鎮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解決部分使用小鍋爐供暖的物業公司阻撓施工問題,西集鎮成立了專項小組,挨家物業公司做工作,還動用個人關系找物業公司負責人或者小鍋爐承包人的親友,勸說他們支持集中供熱的改造項目。

建設中的生物質熱水鍋爐和配套設施。劉釋誠攝
一家物業公司不允許工人把管線鋪設到室外,只允許管線從地下鋪設,鎮裡就派人跟物業公司講道理,還找來專家論證。可是該物業公司還是不同意施工,最終,相關部門依法采取強有力措施,纔保證了施工的順利進行。
為了保證進小區二級管線的鋪設,西集鎮采取先易後難、排號解決的策略,『分散供熱變成集中供熱,大部分以前經營小鍋爐的物業公司和個人都理解和支持,過程很曲折,但是還算順利,最大的動力是群眾都支持。』西集鎮相關負責人說。
秸稈供暖:讓屋子更暖天空更藍
在熱源廠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水冷壁組裝、鍋爐安裝等工作。項目技術顧問張振海告訴記者,該工程的建設主體是巴彥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即將建成的鍋爐是一臺35MW生物質熱水鍋爐,年消耗秸稈兩萬噸,不但可以解決西集鎮的秸稈焚燒和利用難題,還能帶動解決周邊鄉鎮的秸稈問題。

為西集鎮集中供熱的熱源廠。劉釋誠攝
據介紹,西集鎮集中供熱工程項目被列為巴彥縣『為群眾辦實事』32件實事之首,目前已經完成一級管線鋪設,預計9月25日試水。西集鎮采取集中供暖後,代替了原來分散的21座小鍋爐,減少大氣污染,讓冬天的天空更藍,對改善生態環境、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促進鄉村振興有重要意義。
西集鎮相關負責人說,西集鎮供熱工程項目是兩年期工程,今年冬天能讓1200戶居民率先實現集中供熱,明年鎮內有4000戶居民能享受到集中供熱帶來的好處。『集中供熱改造只是西集鎮改善民生的一個方面,我們還會對小區的路面、路燈、綠化和牆體進行改造,在改善居民生活大環境的同時,也改變身邊小區的環境,讓居民在西集鎮生活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