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日訊 集賢縣曙光社區以『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為目標,強力提昇工作效能,轉變服務理念,強化機制創新,積極推行預約辦、上門辦、我幫辦舉措,著力構築為民、便民、利民、惠民服務機制,精心打造為民服務『綠色通道』,取得明顯成效。
基礎設施實現規范化。集賢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2013年8月為曙光社區新建1000平方米的辦公及服務用房,內設一站式服務大廳、日間照料室、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集居民辦事、學習、健身、娛樂為一體的9個功能廳室,滿足了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
『一站式』服務大廳按照公開、規范、鏈接、便民的辦事原則,設立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勞動就業、黨建群團、綜治信訪、綜合服務六個服務窗口。同時,大廳內還配備了電子屏幕,滾動播出139項服務事項、12項服務流程,設置服務流程二維碼展示板,使前來辦事的群眾對各項辦事程序一目了然,從而提高辦事效率。
服務機制實現優質化。該社區推行延時服務法。實行工作日無午休、5+1延時工作制,各個窗口實行輪流值班制,做到工作人員到崗、到位,有人辦事。打造全能社區工作者。每天下午16時,開展一小時『微課堂』學習培訓,重點解決窗口工作人員流程項目不清、依據規程不熟、服務運行不規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持制度管人。制定工作人員『四零』承諾服務『六個規范』,實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公開辦事程序、辦事指南、工作制度、崗位職責等,接受社會監督。拓寬服務職能。2019年,縣委縣政府優化辦將29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下放到社區,經過2年多時間的運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今年曙光社區共受理各類下放事項業務500餘件,幫助無智能手機老人進行人臉識別認證100餘人,接待群眾諮詢近1000人次。
服務群眾實現多元化。該社區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區黨員乾部聯系服務群眾制度,黨總支班子成員包保網格制度,工作人員包片制度;設立黨員先鋒崗,用優質服務塑造良好形象;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認領六種崗位,參加社區黨的政策宣傳、扶弱助殘、疫情防控值崗等活動。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訪民情、知民意、解民懮活動,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按照『便於管理、界定清晰、規模適度、全面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建立網格26個,推行預約辦、上門辦、我幫辦舉措,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同步建立網格居民微信群48個。建立聯動服務體系。依托社區黨建聯席會,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2020年,為進一步形成治理合力,建立起黨建引領下的『五方共議』聯動服務機制,共商社區大事,解決居民難事。幾年來,通過黨建聯席和『五方共議』機制,為居民解決小區亂堆亂放、牆皮脫落、地下排水不暢等問題31件,社區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