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0日訊(記者 許諾) 在三十餘年的從教生涯中,哈爾濱醫科大學張鳳民教授始終站在基礎醫學教育、人纔培養、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及轉化等工作的第一線,與同行專家和團隊成員一道,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資隊伍培養與團隊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重視課程建設與專業建設,建立了創新的人纔培養模式以及課程體系,促進教學相長,保證人纔培養質量,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醫學人纔,特別是高層次的基礎醫學人纔。
張鳳民認為,醫乃仁術,醫者仁心,醫術與醫德兼備是合格醫學人纔的基本要求。基礎醫學教育既要保證醫學生學習和掌握堅實的醫學基礎知識與技能,更需要保證醫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醫德的培養。

在長期基礎醫學專業建設過程中,張鳳民與國內同行專家一道,積極探索基礎醫學專業建設的新路徑,規范基礎醫學專業建設內容與標准;聯合教育部基礎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承擔起草了教育部《基礎醫學專業建設規范》;主持建設哈爾濱醫科大學國家理科基礎醫學研究與教學人纔培養基地,多次獲得國家人纔基金項目的資助,已經成為培養基礎醫學人纔的重要平臺,主辦的基礎醫學專業已經成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
為保證醫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專業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融合,張鳳民注重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課程與專業建設。他探索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適應於不同軌道學生專業教育的需要。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基礎醫學課程整合與PBL教學的教學改革,建立了創新研究型人纔培養體系、新視野育人模式,強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並重,培養綜合素質高和實際能力強的拔尖人纔,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張鳳民說,真正做好基礎醫學教育,特別是保證基礎醫學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不僅僅需要有教學名師,更需要有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以及優良的教學條件、環境與氛圍。
為了從整體上保證基礎醫學教育以及優秀醫學人纔培養質量,以更好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張鳳民通過與香港李嘉誠醫學院合作,集中開展PBL教育培訓,一批優秀師資專業水平得到提昇;組織教師深入班級,加強德育教育,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各方面問題。協助解決研究生就業問題,個人出資解決了非洲科尼亞博士留學生的子女就學以及急診手術等困難;舉辦教學競賽等形式,規范全體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質量,師資隊伍整體實力明顯提高。
相對於臨床醫學專業來講,從事基礎醫學專業往往被認為是充滿著辛勞、枯燥與清苦。但張鳳民始終堅守基礎醫學事業,投身於立德樹人的教學實踐、教學改革與人纔培養的過程,持之以恆,教學相長,在取得了些許成績的同時,自身的努力得到了組織的充分認可與師生的高度評價,獲得了多項學術職務與榮譽。
在三十餘年來從事基礎醫學教育事業,張鳳民辛勞與快樂同在,付出與收獲並存,無怨無悔的選擇、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嚴謹求實的實踐,奠定了基礎醫學事業發展和師生共同成長的必要基礎。張鳳民始終堅信,唯有身體力行,不斷努力,基礎醫學乃至於醫學教育發展纔會前無止境,培養優秀醫學人纔目標纔會順利實現,健康中國的宏偉願景一定會如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