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 日前,市教育局結合全國從上到下全面推進『雙減』工作要求,強化校內校外綜合整治行動,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學課後服務質量,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學課後服務提質增效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據市教育局工作人員介紹,《通知》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責、廣泛參與』的課後服務工作機制,壓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和學校主體責任,動員部署各學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地制定並完善課後服務具體實施方案,全面落實『一校一案』要求,進一步推動實現全市域各轄區開展全覆蓋、各學段全覆蓋、有需求全覆蓋,有效推動學校教育縱向延伸,讓學生、家長和教師多方受益,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通知》中要求,各縣(區)教育局及市屬各學校要全面落實課後服務『5+2』新模式,保證每周5個工作日都開展課後服務,每日保證2小時,確保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問題。按照『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17時30分,非初中畢業年級不晚於18時30分』的規定,穩妥實行彈性離校制。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可根據學生及家長需求,設置多個離校時段供家長自願選擇。
市區小學階段課後服務應當分兩個時段進行:第一時段從16時至17時30分,一、二年級學生以適當校內練習、文體活動、興趣社團等為主;三、四、五年級學生以看護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為主,設兩課時看護管理,結合作業減量增質行動,可根據學校實際在第二課時實行走班式的文體訓練和興趣社團等,供作業完成效率高、學有餘力且興趣廣泛的學生自由選擇;第二時段從17時30分至18時,以綜合素質拓展類服務內容為主,多元化設計,自由化選擇,根據實際報名人數不足20人的可合班提供服務。
市區初中階段非畢業年級課後服務應當分兩個時段進行:第一時段從17時至18時,以看護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為主,第二時段從18時至18時30分,以綜合素質拓展類服務內容為主,應向藝體、科技、勞動實踐、心理調適等類的特色服務內容適當傾斜,引導學生多渠道、多維度獲得知識、技能和感悟。初中畢業年級統一開設晚自習看護服務,離校時間不晚於20時30分,各學校可根據實際設置學生離返校和用餐時段,強化學生出入校管理,清晰掌握學生活動軌跡和路線,密切家校聯系,確保學生安全。
市區高中階段課後服務在學生自願前提下,以晚自習答疑輔導為主,可根據學校實際實行彈性政策,一般不晚於21時30分。各縣可參照市區學校課後服務時間管理方式,根據學生和家長普遍需求自行設定服務時段。
《通知》中要求,各義務教育學校要充分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優先完成作業,組織優秀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課業答疑和輔導,努力做到『小學作業不出校,初中難題不回家』。各普通高中可根據課改考改需求和學生實際,開展強基計劃輔導、學科競賽培訓、藝體特長訓練和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等綜合實踐活動。嚴禁各學段學校和教師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或集體補課。有條件的學校可統籌安排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
另外,各縣區和學校提昇服務效能,完善運管平臺,將課後服務相關事項全部納入我市中小學校課後服務信息化平臺管理,全面實現家長報名、選課、繳退費利用『客戶端』網上便捷辦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