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7日訊(記者 孫英鑫)饒河縣立足邊境縣實際,聚焦產業振興、聚焦『急難愁盼』、聚焦治理有效,找准推動鄉村振興為群眾辦實事的著力點,縣、鄉、村『三級臺賬』公開推進,報送、督辦、問責『三項制度』保障落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邊疆農村見實見效。

優化資金使用,統籌整合資金1.1億元,以赫哲風情文旅農融合發展示范基地、黑蜂產業標准化示范基地、烏蘇裡江優質魚養殖加工示范基地、優質農林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示范基地、龍東互市貿易示范窗口『四基地一窗口』建設為總牽動,圍繞東北黑蜂、中草藥、食用菌、民俗旅游、烏蘇裡江優質魚養殖加工等邊境特色優勢產業,突出打造一批『農旅文』融合型基地和項目。
聚焦解決種植品種多而雜、影響售價,農村實用人纔種養殖技術水平低、缺資金等問題,落實服務進村,技術進村,資金進村『三進』。實施『一建一引』,整合資源建立全縣農產品營銷中心,統籌協調農業農村、市場監督、電子商務、科技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打造全縣農產品營銷統領品牌,培育龍頭企業,建立產品質量溯源、檢測體系,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直擊農民反映強烈的生活和出行不便等民生痛點問題,持續加大資金投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實施『飲水安全提昇行動』『電力保障提昇行動』『道路暢通提昇工程』『綠化亮化提昇工程』『配套設施提昇行動』提昇群眾幸福指數。推行政務外網全覆蓋,實現政務服務端口鄉鎮、村屯實體便民服務中心(點)全覆蓋,選配鄉村兩級代理服務人員264名,下放80項政務服務事項,幫辦代辦4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讓群眾常辦、想辦、難辦的事『就近辦』,累計辦結各類事項5000餘件次。
深化三級網格治理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聚焦加強和改善基層治理,配齊79個村284個網格人員力量,建立以包村乾部、村黨組織負責人、駐村第一書記為網格負責人,村內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致富能手等人員為網格管理員、網格志願者的責任體系,把疫情防控、矛盾化解、環境整治、治安防控、幫扶解困措施落實到戶、責任到人,打通服務農民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聚焦解決農村陳規陋習致貧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各村均完善村規民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道德評議會等基層自治組織,黨員、村乾部在生活中以身作則倡導新風,引導廣大村民移風易俗。聚焦解決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鄉村振興中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的問題,在全縣實施『優特』引領促產業興旺、『黨員』帶頭促生態宜居、『鄉賢』帶動促鄉風文明、『村乾』善治促治理有效、『多元』增收促生活富裕的『五型』農村黨建模式,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鄉村治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