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訊 『雙減』關乎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庭關注的焦點。大慶市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政策我們應知道呢?
實行作業公示和『負面清單』制度

▲慶風學校學生在認真聽課。
你家孩子,有沒有過這樣的小煩惱?
各科老師只管留自己科的作業,一科加一科,累加起來孩子常常要挑燈夜戰……
今後,這樣的煩惱不會再有了。
記者從大慶市教育局了解到,為加快推動大慶市『雙減』目標任務按時完成,切實提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行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近日,大慶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方案》,裡面對大家關心的校內作業、校外培訓說得明明白白。
記者了解到,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大慶市進一步完善作業統籌管控機制,將作業管理納入縣域及學校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學生作業負擔監測和問責制度,班主任統籌,校長第一責任,一校一案,實行作業公示和『負面清單』制度。而且正在探索應用信息化、大數據管理學生作業,精准分析學情。

▲課後看護時間,老師輔導學生寫作業。
對各年級作業,嚴控總量時長。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初中各年級家庭書面作業,每天平均時間分別不超過60分鍾、90分鍾。全面推行小學階段每周一天無作業日、初中階段非畢業年級雙周一天無作業日制度。
如果孩子寫作業速度慢,小學在21時、初中在21時30分前寫不完,家長簽字確認可以拒絕完成剩餘作業,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懲戒,優先保證孩子們的睡眠時間。寒暑假、雙休日、國家法定節假日,家庭書面作業不超過日常總量。
對於留什麼樣的作業,也有明確要求。嚴禁布置超難度、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和學生自批、互批作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協助打印、檢查、批改作業。
學校作業留得多不多,好不好?教育部門將強化日常性監督檢查,加大對違規行為查處追責力度。
校內減負,除了嚴控作業量,大慶市還全面推行了課後看護服務,努力做到『小學作業不出校,初中難題不回家』。積極開展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等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滿足學生校內多樣化需求。今後,還會豐富服務內容,菜單式提供服務項目,供學生自願選擇。
大慶的學校一邊『減』,也一邊在『提』。提高教學質量,深入開展融合教學,免費向學生提供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以及法治、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高質量專題教育資源,深化開放式互動答疑,惠及更多學生。
90.3%學科類培訓機構被壓減

▲召開『雙減』工作推進會。
所謂『雙減』,除了校內,還有校外。
自國家『雙減』政策發布以來,大慶市先後兩次召開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出臺了多項方案,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長為總召集人,23個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專門協調機制,開展了無證無照違規培訓專項整治等10項專項整治行動。
大慶市教育局發揮協調機制辦公室作用,上下溝通,協調各方,合力推動我市『雙減』工作走向深入。先後約談了部分壓減比例不高、推進相對滯後的縣(區)教育局主管領導,要求必須盡快將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減下去。各縣區迅速行動,多次召開機構座談會,講政策、講前景,謀轉型、謀發展,加強與重點機構的溝通聯系。多數機構舉辦者開始從思想深處發生轉變,主動謀求轉型發展,另闢新路。
在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大慶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壓減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8月至今,關停、注銷、轉型學科類培訓機構399家。截至目前,大慶市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43家(含高中階段3家),壓減比例達90.3%。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教學日(周一至周五),學科類培訓時間不得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時30分,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時。
今後,大慶將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含線上線下),不再審批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含線上線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培訓機構在完成非營利性機構登記前,暫停招生及收費行為。
對於未經許可擅自開展學科類培訓活動的培訓機構,大慶市教育行政部門將繼續加大打擊和查處力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在職中小學乾部教師舉辦或參與舉辦、參股校外培訓機構,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謀利,充當保護傘,一經發現,依法從嚴處理。
在職教師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講課、有償補課、為校外培訓機構介紹生源,高校教師擅自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兼薪的,一經查實全部錄入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
今後,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將成立校外培訓教材審核委員會,嚴格審核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材料。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聘請在境內的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綜合素質拓展活動豐富多彩。
記者從大慶市教育局了解到,日前,大慶市『雙減』成果明顯。接下來,相關部門還將校內、校外雙向發力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