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0日訊 『鳥吃等食定會餓死,人不勤勞窮一輩子』,在泰來縣平洋鎮平洋村扶貧車間,這句話掛在牆上。1975年出生的喬福軍是扶貧車間的主任。
喬福軍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是致富帶頭人,車間主任。從情緒低落的貧困戶,到脫貧先鋒,再到致富帶頭人,喬福軍的生活從2017年開始學習編織汽車坐墊而改變。
日前,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通過初評候選對象公示,喬福軍通過初評,名列奮進獎名單中。
學會改變生活的『技藝』
走進這間扶貧車間,一塊『東林杯』扶貧車間技能大賽優秀扶貧車間的獎牌格外顯眼。扶貧車間裡,成品區、原料區、編織區分布合理,24臺編織架子擺放整齊,二十餘名『工人』正在嫻熟的編織著汽車坐墊,時不時還傳出幾聲爽朗的談笑聲。喬福軍夫婦是車間裡的元老級人物,而他,不單是業務骨乾,也是活躍氣氛的主要力量。
喬福軍一家是特殊的家庭。2015年他被確定為貧困戶。『以前的日子真不知道咋過,那時候情緒壞到極點了,一件壞事接著一件壞事發生,真是快扛不住了。』說起以前的日子,喬福軍說,那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喬福軍,5歲時摔傷,導致胸背部嚴重畸形;妻子劉宇佳,患有先天性軟骨病,身高只有1.3米,腿骨極易骨折,行動離不開拐杖。喬福軍母親患有乳腺癌,為給母親看病,他賣掉了三間住房,欠下外債。家裡僅有的生活來源是6畝耕地。
層層生活的重擔壓在喬福軍身上,他絞盡腦汁想要擺脫貧困。
2017年,泰來縣從江蘇引進一項扶貧項目,成立泰來縣瑞王汽車飾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將汽車坐墊手工編織技術送到老百姓家門口,包教包會,提供原料回收成品。駐村乾部時興瑞將情緒低落的喬福軍拉進了手工編織汽車坐墊的培訓班。他和妻子參加第一批為期40天的培訓,心裡想著,這班就像量身定做的一樣,學點技術准沒錯。當年,夫妻倆編織汽車坐墊收入達到4000元。
『這技術都送到家門口了,沒理由不好好學。』喬福軍和妻子貪黑起早編織,技藝越來越嫻熟。2018年底,喬福軍靠自己的努力擺脫了貧困,拿到了脫貧光榮證,從『貧困戶』變成了『脫貧戶』。
技術過硬成帶頭人
2019年4月,平洋鎮6個扶貧車間招聘扶貧車間主任,平洋村扶貧車間是其中之一。喬福軍因編織技術過硬,被聘為平洋村扶貧車間主任,每月工資1000元。
編織架上穿線拉緊,一排排一列列織線穿梭,編制一套汽車坐墊能賺200元。當上『官』的喬福軍不但自己不斷精進技藝,還積極主動培訓新學員。
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他傾注了全部努力,2019年底,喬福軍在車間管理和編織的年收入就有16000元,在車間就業的貧困人口,每人的年收入也都達到6000元。年近60歲的劉金萍患有小兒麻痺癥,『這麼多年,從沒想過自己能賺一分錢,在這扶貧車間,掙著錢,大家在一起心情也好了。』她說,喬福軍是負責任的老師。
當上了車間主任,女兒正在上小學,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了,笑容也越來越多。喬福軍說,『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能忘鄉親。』他是車間主任,是培訓學員的『師傅』,經他手培訓的學員有169人。『我不但要編的好,還要賣的好,要把我們自己編織的坐墊銷售出去,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泰拉風」汽車坐墊,還要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泰來縣扶貧辦主任朱清山說,泰來縣緊抓產業扶貧,采取『公司+扶貧車間+農戶』的模式鞏固提昇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汽車坐墊編織、羊絨大衣縫制、柳條編織、魚網編織代工項目,年人均收入可達600元以上。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泰來縣出臺《扶貧編織車間獎勵辦法》,工人完成1套手工編織坐墊政府補貼50元,鼓勵培育更多像喬福軍這樣的人。
今年3月開始,喬福軍在快手平臺開設『喬哥的幸福生活』快手賬號,直播帶貨。他每天在直播間,向廣大網友分享自己的奮斗歷程,分享員工的脫貧致富故事,推銷貧困群眾自己編織的汽車坐墊。現在,他的粉絲已有2500人,客戶遍布在全國各地。幾個月以來,在快手平臺上已經銷售出手工編織汽車坐墊40多套,小椅墊100多個,每月銷售額達2萬元,快手平臺銷售坐墊帶動貧困戶月增收近200元。
2019年10月,喬福軍獲得全省脫貧攻堅獎奮進獎,今年,被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候選人。他告訴記者,目前平洋村扶貧車間吸納務工人員25人,其中貧困人口9人,殘疾人4人,低收入3人,人均月收入6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