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到期,久拖不還不但手機停機,百般推脫還躲避執行,被執行人沒想到是一個不經意間發送的朋友圈暴露了自己......
申請執行人趙某與被執行人魏某二人是朋友關系,魏某因個人原因向趙某借錢。令趙某沒想到的是,借款到期後,魏某對欠款久拖不還。無奈之下,趙某將魏某訴至訥河市法院,最終法院判決魏某償還本息12萬元。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後,訥河市法院執行乾警第一時間查封了魏某名下賬戶,但因為魏某所使用的電話號碼已經停機,無法與其取得聯系,案件一度陷入困境。
執行乾警沒有放棄,而是利用所掌握的魏某身份信息,到通信運營商處查詢魏某的聯系方式。幾經周折,執行乾警終於聯系上了魏某,魏某當時表示,錢一定會還,並簽訂了執行和解協議,承諾於2021年11月前還款。眼看著還款日已經過去,執行法官多次聯系魏某,他均以各種理由推脫,表示『過兩天』、『再等等』,找盡各種理由躲避執行。
朋友圈裡發現你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偶然翻看微信朋友圈的時候,執行乾警發現被執行人魏某正在訥河一處餐廳就餐。事不宜遲,乾警立即前往該餐廳見被執行人魏某。魏某萬萬沒想到,自己發個朋友圈,成為了法院執行乾警的『GPS』。隨即當場表示,這個錢一定會償還。並與申請人約定,次日到法院解決債務問題。
圖片但是訥河市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執行計劃,雙方當事人也無法如約在法院見面。一邊是急於用錢的申請執行人,一邊是『一拖再拖』的被執行人。執行乾警並沒有放棄,再次與被執行人魏某溝通,耐心地向其釋法說理,反復強調講明拒不履行的後果,督促他履行法律義務。
在執行乾警的不懈努力下,魏某當即履行了執行款12萬元。收到執行款項後,執行乾警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核實申請執行人身份並讓其現場寫下收條,以此為依據將執行款發放至申請執行人手中,趙某順利領到執行款12萬元,該案件得以執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