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3日訊(記者 王亮) 23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記者從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獲悉,每年5月25日所在周設定為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周。
據了解,條例共8章68條,分為總則、保護利用規劃、保護與修復、建設與利用、監測與評價、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條例完善了黑土地保護利用的原則和機制,設立黑土地保護周,建立違法行為發現機制,強化保護利用責任機制,建立投入機制,強化質量評價機制,建立獎懲機制。
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黑土地保護激勵機制,通過實施項目、保護試點和發放補貼資金等扶持政策,提高黑土地所有權人、承包權人、經營權人和有關管理單位保護黑土地的積極性。未盡到黑土地保護責任的,可以不予發放相關補貼資金;對於未盡到耕地保護責任的,可以將相關補貼資金交由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耕地保護支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發布會上,省自然資源廳一級巡視員張恆芳表示,條例的頒布實施,貴在執行、重在落實。全面貫徹實施條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自然資源部門在條例貫徹實施中要依法依規明確定位,將條例規定的制度、措施真正落實到工作的各個環節。下一步,自然資源部門將按照條例有關規定,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我省黑土地調查監測評價的有關規程、規范和標准,為摸清全省黑土地『家底』做好有關准備。
條例第七條規定,農業農村部門重點負責耕地的質量保護,並且在多個條款當中賦予了農業農村部門從保護利用規劃的編制,到具體的耕地保護措施等一系列職能。農業農村部門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落實好條例賦予的這些職能?
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李連瑞表示,根據條例確定的部門職責,農業農村部門主要負責黑土地當中耕地的質量保護。到2025年,黑土地保護技術在永久基本農田和劃定的『兩區』實現全覆蓋。通過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復,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持續提昇黑土耕地質量,改善黑土區生態環境。下一步,全省在黑土地保護利用方面,要重點實施黑土地保護數量管控、水土保持、田間配套、地力提昇、生態保護和監測信息等『六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