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聚焦共同富裕 增進民生福祉 惠民政策落地 龍江百姓感受暖心民政溫度
2021-12-31 07:40:1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郭銘華 楊惠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31日訊 13個市(地)婚姻登記實現『全省通辦』,殘疾人『兩項補貼』和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申請受理『跨省通辦』,民政服務『三個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穩妥推進125個縣區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實現錯保、漏保『動態清零』,讓困難群眾的事簡便辦、提速辦;

  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昇專項行動,全省覆蓋率達91%,哈爾濱打造公益性社區助老餐廳、齊齊哈爾啟動助餐配送,讓老年人享受『家門口』的溫馨服務;

  強化基本殯葬服務普惠性,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大興安嶺、鶴崗等5個市(地)60個縣(市、區)實施殯葬四項基本服務收費全民減免,讓殯葬惠民更有『含金量』;

  紮實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蒲公英』計劃,按照『一站一特色』思路打造100個社工站試點,讓民政服務落實到『最後一米』……

  2021年,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見效,在更多造福龍江人民的同時更好推動振興發展,讓百姓真切感受到了暖心的『民政溫度』。

  回望這一年,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走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全省民政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引領,紮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能,統籌疫情防控和民政事業發展,連續第四年在民政部重點工作綜合評估取得優秀等次,在新的趕考路上,奮力書寫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答卷。

  貫徹新發展理念

  融入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規劃引領、信息建設取得新成效。對標對表全省總體規劃和國家民政規劃,高質量編制發布我省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養老、社區、殯葬三個專項規劃,提出20項發展指標、23項重點工程、29項重大舉措,充分回應龍江百姓新期盼。推進全省民政業務一體化應用平臺與『金民工程』深度融合,實現省部之間數據通、系統通、業務通。新建城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殘疾人『兩項補貼』覆蓋率、散居孤兒季動態排查走訪率、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討受助人員接送返回率、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數量等多項發展指標全面完成。

  托穩底線、助力振興取得新成效。城鄉低保保障水平實現『十五連增』,增幅分別達5.4%和9.4%,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准同幅度提昇,惠及困難群眾148.2萬人。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常態化幫扶機制,『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與『主動發現+自主申報』相結合,重點針對13類人群開展摸排救助。社會組織投入幫扶資金1400多萬元,66萬人次受益,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對口援疆援藏,提供醫療物資735萬元。

  『兩委』換屆、創新治理取得新成效。與省委組織部密切配合,圓滿完成全省村(居)民委員會換屆,完成率實現歷史性突破,達到『兩個100%』,村(居)書記、主任『一肩挑』分別達95.84%、94.11%,班子學歷結構優化、女性比例提昇。推動成立省長任組長,組織部部長、副省長任副組長,54家中省直單位參與的高規格省基層治理領導小組,制定我省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具體措施,在搭建區域化黨建平臺、網格化管理服務、力量向基層傾斜等方面大膽創新。

  養老事業、產業協同提昇取得新成效。啟動全省首次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民辦機構參評率達73.9%,一星以上等級獲評率達88.6%。優化高齡津貼發放流程,利用大數據『找人』,實現主動精准發放,可惠及23萬名高齡老人。舉辦第四屆『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城市合作機制年會』,簽訂多項旅居康養合作協議。搭建養老產業融資平臺,與國開行建立中長期金融支持合作。培訓養老從業人員3.8萬人,全省三年人纔計劃已完成92%。出臺養老服務領域防范非法集資工作方案,全省涉老金融詐騙案件零發生。

  辦實事增福祉

  全方位便民惠民利民

  持續提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將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殘、重病人員等4類人按『單人戶』納入低保;將支出型貧困納入救助范圍;將取暖補助發放范圍由低保對象擴大到分散特困供養對象。福利機構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保障標准分別提高12.9%和17.4%,將父母被撤銷監護資格、被遣送(驅逐)出境情形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范圍。全省鄉鎮政府臨時救助備用金實現全覆蓋,全年實施臨時救助16.51萬人次、支出資金1.6億元。出臺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等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救助對象認定標准、條件、程序。

  持續提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全面規范村委會設立、撤銷、范圍調整工作程序。確定9家社會組織為首批省社會組織與社會建設公益基地。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動員慈善組織及愛心人士捐贈款物4.76億元。開展『金色暖陽·愛心救助』志願服務,向癌癥患者捐贈藥品1億多元。獲批設立全省慈善領域政府最高獎『龍江慈善獎』。推進社工人纔隊伍建設,全省社會工作人纔達4.41萬人,注冊志願者436萬人。以省政府名義出臺設立鎮、街道兩個標准,實施8個行政區劃調整,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持續提昇基本社會服務質量。深化殯葬行風建設,推廣網絡祭祀和『代祭、共祭、雲祭』服務,實現『平安清明』。投入資金1.4億元,支持鄉鎮公益性骨灰寄存堂項目30個、殯葬基礎設施項目18個。嚴格執行離婚冷靜期等新規,全省辦理婚姻登記34.1萬例,登記合格率100%。全面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發放資金7.25億元,惠及56.2萬人。實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提昇行動,全年救助1.1萬人次。貫徹落實新《未保法》,成立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市縣協調機制實現全覆蓋。

  堅持生命至上

  築牢疫情嚴密防線

  應急指揮體系高效運轉,服務全省戰『疫』大局。在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全省民政系統建立領導、指揮、調度、行動『四統一』指揮體系,確保落實落細疫情防控舉措,切實保障服務對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全力保障機構安全,築牢群防群控防線。第一時間對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精神衛生福利等民政服務機構實行最嚴格封閉管理,有序開展民政服務機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成立『蒲公英』專業志願者服務隊,面向群眾開通專業心理諮詢熱線。全年18萬名志願者及社工助力疫情防控,服務時長近300萬小時。

  做好疫情期間民政服務,兜住困難群眾生活底線。疫情期間救助審批不停辦、救助金不停發,婚姻登記窗口『預約辦、延時辦、錯峰辦』,殯葬服務機構『限時、限人、限車』,確保群眾辦事從快從簡。深入開展走訪摸排,為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生活補貼和生活物資。各級民政部門累計派出乾部職工萬餘人次,下沈社區參與疫情防控。

  2022年正迎面走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的新征程已經開啟。

  全省民政系統必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決策部署,持續加強黨對民政工作全面、系統、整體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共同富裕、開拓創新、增進福祉、守住底線,努力開創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抓好低收入人口監測幫扶,構建政策、信息、業務相結合的動態監測體系;積極探索政策創新,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政策體系和管理體制;辦好第四屆龍江『社會組織伙伴日』暨助力鄉村振興幫扶大集。

  圍繞共建共治共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提昇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規范引導社會組織發展,大力培育行業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紮實推進社工和志願服務工作,加大社工組織和社工人纔孵化力度,推動志願服務站點進社區。

  圍繞增進民生福祉,持續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積極構建『大救助』格局,科學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和取暖救助標准,穩步提昇臨時救助人均救助水平;推進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全領域事業發展,加強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精准保障;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開展首屆『龍江慈善獎』表彰。

  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持續優化基本社會服務供給。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打造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15分鍾助老生活圈』,建立服務綜合監管機制規范養老機構運營管理,建立城鄉普遍覆蓋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實施社會事務優質服務提昇工程,深入推進婚俗改革,推動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由困難群體向全體居民延伸;優化行政區劃設置,保護傳承地名文化,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圍繞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提昇民政法治化、信息化、標准化水平。推進民政法治化建設,打造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提昇民政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便捷的服務平臺;構建民政標准化體系,打造科學高效的服務供給。

  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和風險防范。繼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改善民政服務機構的防控設施和條件,完善民政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機制,持續排查整治安全風險隱患,切實保障民政服務對象生命健康安全。

責任編輯:張廣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