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綠色、高質、高效之路 打造北大荒模式稻米全產業鏈
2022-01-07 09:59: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克華 李濤 劉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空中俯矙水稻格田。

優質水稻品種實驗田。本稿件圖片由北大荒集團提供

  黑龍江日報1月7日訊 近日,『稻路傳承·米安天下』首屆北大荒建三江粳稻論壇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以雲視頻會議方式開幕。論壇通過搭建多學科、多部門、產學研相結合的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積極探索粳稻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北大荒集團優質大米品牌化、產業化發展。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堅持走綠色高質高效糧食產業發展道路,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型、綠色發展型、質量導向型、品牌引領型、產業融合型『五型農業』,不斷夯實稻米生產基礎,優化稻米產業體系,打造稻米產業品牌,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打造『北大荒模式』稻米全產業鏈。

  夯實基礎 打造質量農業

  夏季到過北大荒精准農業農機中心的人都記得,入眼的是一望無際的綠色,不僅能看到密植的防風林帶、平整見方的碩大池田,還能看到無人駕駛的機車馳騁作業的場景……

  北大荒集團在用工業化思維發展現代農業方面具有優勢。如果農業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也打不響品牌。北大荒集團立足標准化生產基地、高端米生產基地和優質水稻品種選育及智能標准化基地建設,制定『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綱要,正在起草水稻產業發展規劃,以稻谷生產功能區為核心區域,加強稻田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設,加快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水稻產業體系,起到了綱舉目張的作用。

  截至目前,僅寶泉嶺、紅興隆、建三江、牡丹江4個分公司,就劃定水稻生產功能區1730萬畝。為夯實水稻生產基礎,北大荒集團持續推進水稻生產功能區規模化改造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將低產田整理和改造成高標准糧田,挖掘田邊地頭土地潛能,將原來雜草叢生的荒地重新復耕種糧,並按照『增、保、控、養』的技術路線,開展黑土地保護行動,使黑土地有機質含量穩中有昇。

  據北大荒集團農業發展部夏艷濤介紹,規模化格田改造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積2%~4%左右。豐富的天然水資源和完善的配套工程,讓豐收的成色更濃。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嫩江,以及興凱湖等自然水資源為北大荒水稻生產提供了『動力之源』。興建的三江平原灌區田間配套工程,可為800餘萬畝水稻提供地表水灌溉,不僅提高了水稻品質,還節省了大量地下水,減少了電機抽水時的油電消耗。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抓好優質品種是做大做強優質稻米產業的關鍵。北大荒集團堅持以廣泛收集水稻品種資源為基礎,以常規育種、分子育種、雜交水稻育種、單倍體育種等為手段,選育出『三江6號』『墾川香』『墾研017』『墾香稻08-169』等品質優、抗性強、效益高的主導優質水稻品種。

  為促進水稻生產提質增量常態化,北大荒集團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扶持,對稻米加工產業進行了長遠規劃。

  科技添翼 發展綠色農業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纔。北大荒集團在發展稻米產業的過程中,積極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理念,開展包括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還田,以及無人化駕駛技術應用等一系列行動,努力構建智能化、標准化種植模式。『每一粒米的誕生,不僅依靠天造地設的沃土良田和努力的付出,更離不開田間地頭的科技創新。』據夏艷濤介紹,以優質品種為基礎,以『寒地水稻生育智慧調控』為技術保障,以『智能化、標准化』為核心,以實時數據幫助農戶精准實施生產決策,融合『北大荒數字』農服平臺,形成了一套北大荒水稻生產模式,實現了水稻生產向智慧農業、精准農業的華麗轉身。

  『從水稻育秧到終端銷售的各個環節,我們在綠色生產方面不遺餘力。』夏艷濤說,全面推行『雙控一服務』戰略,實施規模格田替代一般農田、保護性耕作替代傳統翻耕、智能化替代機械化、綠色農藥替代傳統化學農藥、有機肥替代化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六個替代』和實現高標准農田全覆蓋、農機智能化全覆蓋、標准化生產全覆蓋、綠色生產全覆蓋、投入品專業化統供全覆蓋、數字農服管控全覆蓋『六個全覆蓋』工程,通過物理、生態、生物等綜合措施,降低水稻蟲害發生基數和病害流行風險,減少農藥使用量。

  同時,運用AI(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對水稻生產、稻谷加工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計算、分析,為生產者提供全要素解決方案,依托現代分子生物學、植物表觀遺傳學、細胞遺傳學等技術,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建立了北大荒稻米品質檢測標准及方式。旱育壯秧智能化、全程生產機械化、稻谷品質安全化、葉齡指標計劃管理、全程標准化管理『三化兩管』栽培技術模式,以及水稻側深施肥、雙氧快速浸種催芽、高速電控智能播種機等新技術應用,加速了智慧農業的普及,為農戶排懮解難。

  產銷融合 建設品牌農業

  『好米源自北大荒。』提起優質大米,消費者通常都會知道五常稻花香。但少有人知道,北大荒集團旗下『三江6號』『墾川香』『墾研017』、泰來農場『開荒米3號』等稻米品種。

  品牌打造難,一直是『北大荒』大米的發展難題。北大荒集團積極推進產銷融合,充分發揮加工轉化對產業發展的引擎作用,依托基地、規模、科技優勢,依賴『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等特質,形成了『綠色、安全、營養、健康』的產品品質,通過旗下北大荒米業集團、北大荒食品集團等龍頭企業,建立『集團+企業+基地』模式,以『三庫一中心』及『綠色智慧廚房』為中心,打造現代水稻生產及銷售大產業,以大產業拉動大基地,促進企業與基地、工廠與市場的緊密結合,推進優質稻米『產購儲加銷』一體化融合發展。

  面向全國消費者,打響『北大荒』大米的品牌並不容易。2020年,『北大荒』大米入選『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北大荒鮮香米』榮獲『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稱號。2021年,『北大荒』品牌價值達1439.85億元,同比2004年品牌價值增長了80倍,『北大荒』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大提昇。與此同時,北大荒集團成立高端米業公司,致力於打造『米中茅臺』。借此契機,北大荒積極推動『賣原糧』向『賣品牌』轉變,全方位推進優質稻米母子品牌體系構建,打造『北大荒』大米品牌,以提昇稻米價值,帶動基地農場和農戶增收。為促進稻米經營一體化,北大荒集團以『一體兩翼』『雙控一服務』為抓手,積極構建稻米種植、生產、加工及銷售一體化經營體系,持續在科技創新和資本運營上發力,探索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路徑,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優先、金融支持服務、農業專業化社會服務等手段,連結帶動家庭農場、小農戶與農場基地、龍頭企業建立緊密生產共同體,攜手推進北大荒稻米產業綠色化、標准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目前,北大荒米業集團旗下涉及稻米生產的企業有13家,加工能力150萬噸,倉儲能力185萬噸,稻米產業化發展格局已經形成。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