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7日訊 臨近春節,市民陸續開始辦置年貨,進出各家商場、超市的頻率高了。掃碼、測溫、戴口罩這些事兒,市民已經配合得越來越好,很多時候,不再需要工作人員提醒。
但是,在掃碼環節,個別市民習慣了掃一個碼就『過關』,實際上是『雙碼』缺一不可,而且要在現場掃。

超市入門必須掃『雙碼』
自元旦假期後,我市各商場、超市的顧客明顯多了,進門先掃碼的防疫要求,幾乎不用工作人員操心,只需查看掃碼後的結果就行。而測溫環節,現在多數超市門口都有『站』著的自動測溫儀,有顧客進門,便直接完成測溫。
1月6日,在一家綜合性商場門口,棉門簾外貼著行程碼和龍江健康碼,門簾內不到兩步遠的位置有一張桌子,上面貼著『雙碼』,桌子旁立著自動測溫儀。記者隨著其他顧客一起,掃過棉門簾外的行程碼,進到門裡以後,工作人員查看過,又掃了貼在桌子上的龍江健康碼,待『雙碼』都經過了檢查,纔進入商場。
在超市內,記者看到,不管是在挑選水果的顧客,還是在比較商品價格的顧客,都能全程規范佩戴口罩,而且,也沒有人在超市內吃東西,與之前走訪的情況相比,好了許多。
在記者准備離開時,正好有一名顧客進門,匆匆掃過行程碼後,抬腿就准備往裡走,被工作人員及時喊住。顧客先是一愣,隨即舉起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是行程碼。顧客示意工作人員,自己已經掃過碼了。工作人員明確告知,必須再掃了龍江健康碼,纔能進店。
一聽這話,這名顧客雖然沒有強闖,但還是小聲嘀咕著:『不是掃碼就行嗎?啥時候開始必須兩個都得掃了?』
『我們一直都是必須得掃兩個碼,這兩個碼管的內容不一樣,只掃一個肯定不行。』工作人員接話表示。
隨即,這名顧客出示了龍江健康碼後,纔進入店裡。


藥店『雙碼』必須現場掃
自從疫情發生後,對於藥店的監管格外嚴格。
記者在對薩爾圖區的藥店走訪時,看到多數藥店門外的兩側,都貼著行程碼和龍江健康碼,同時,有『請主動掃碼測溫,戴好口罩』的溫馨提示。
在一家藥店,隔著玻璃門,記者看到有一張桌子橫在門口,一名工作人員坐在桌子後面,桌子上放著登記本和測溫槍。
記者進門後,直接從手機裡找出了行程碼,向工作人員出示後,正打算再找龍江健康碼時,工作人員表示,必須在現場掃碼,不能從手機裡直接找。
按照工作人員的要求,記者重新在現場掃碼後,進入藥店。在藥店裡看到,多處貼著購買感冒、退燒類藥品需持身份證進行信息登記的提示。
接著,在隔壁的一家藥店,看到記者進門,正在櫃臺內忙碌的一名店員走過來,一邊提醒記者掃碼後再進店,一邊向門口走來。
記者掃了門口桌子上的行程碼後,將結果向工作人員出示,接著直接從手機裡『調』出了龍江健康碼,向工作人員出示時,工作人員當即表示:『龍江健康碼也要在現場掃。』
在記者跟店員溝通時,又進來兩名顧客,聽到店員說必須『雙碼』都要在現場掃,其中一人反問『為啥這麼嚴格?』
店員說:『一直都這麼嚴,別家的藥店也是如此,現在要求必須在現場掃「雙碼」,我們也是一直嚴格執行這樣的政策。』


『雙碼』不能互相替代
記者來到大慶東站的時候,下車的旅客已走了大半。記者在現場看到,出站的旅客排著隊,逐一在現場掃碼。
兩名工作人員分別站在出站口的兩邊,對每一名旅客掃碼後的結果都仔細地查看完畢後纔放行。
在進站口,大廳門外和門裡,都有『雙碼』。志願者守在警戒線出口處,對於每一名進站的旅客,都認真地查看著掃碼結果。偶爾會提醒一句『再掃龍江健康碼』或者『還要掃行程碼』。
在一家大型商場門口,只要人們一靠近,守在門口的機器人自動測溫儀就直接報出體溫信息。隨即,還有安保人員指著身邊的『雙碼』提醒進來的市民掃碼。
一名中年人邊在手機上操作邊自言自語『掃一個碼還不行?』安保人員當即回應,不行,一定要兩個都掃。
在超市裡,記者看到顧客和店員都規范地戴著口罩。超市出口的斜對面,正是餐飲區的入口,記者看到,從裡面走出來的顧客,都會主動將口罩戴好再離開。偶爾有人沒及時戴好口罩,商場內的工作人員看到後,也會提醒。
為何進出公共場所必須掃『雙碼』、不能只掃一個?簡單來說,『健康碼』是用來證明公民是『健康人群』(相對疫情而言),而『行程碼』是用來證明公民在一定期限內有沒有去過中高風險地區,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此。
當前,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的防疫措施不能松,還需全民主動配合,嚴格執行、遵守各項防疫要求。行程碼和龍江健康碼各自承擔了不同的功能,進出各公共場所時,請市民主動掃『雙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