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日?

五營汽車營地

伊春電子商務產業園

伊春冰雪文創園

伊春林都機場

風景觀光廊道

哈伊高鐵鐵力至伊春段先行工程項目順利推進

鹿鳴鉬礦選礦廠全貌

西鋼兩座1260立方米高爐

黑尊黑木耳新技術產業園生產車間

友好藍莓基地
黑龍江日報1月20日訊 『伊春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1月13日,在伊春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伊春市人民政府市長董文琴的話擲地有聲。
近年來,伊春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結構轉型昇級,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奮力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2021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一系列成就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6.6%……
2021年,伊春市委市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伊春市加力實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全市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各項部署要求,堅持『早快准嚴細實』,壓實『四方責任』,落實『九早』措施,全面加強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部位管控,持續推進防控能力建設和疫苗接種,派出29名醫療工作人員馳援巴彥和五大連池,圓滿完成了接收黑河市918人轉運隔離任務,為全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作出了伊春貢獻。
加力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為綠色發展培根鑄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不動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加快實施。培育優質苗木1.2億株、後備森林資源21.8萬畝。實現連續18年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10個縣(市)區全部獲評『中國天然氧吧』稱號。『興安嶺生態銀行』試點加快推進。編制完成了森林經營增匯試點方案。與省生態環境廳、省林草局、省林科院開展合作共建。
加力抓招商上項目強產業,為高質量發展蓄勢增效。新簽約產業項目38個,新建、續建外來投資項目到位資金36.7億元。5個省『百大項目』和81個市級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67.7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07.8%。引進華僑城旅投集團為旅游產業昇級賦能,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1%和15%。農業特色產業擴模增效,綠色有機食品作物種植面積達142萬畝,全年生產食用菌2億袋、生豬40萬頭,建設湖羊養殖基地6個,中藥材種植撫育面積達70萬畝。綠色礦業加快發展,建龍西鋼、鹿鳴礦業實現產值分別同比增長40%和122.8%。
加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能日益釋放。創新實施伊春森工集團『省屬市管』體制,切實履行出資人機構職責。全面完成新設縣區事業單位人員落編選聘工作。新設4縣財政管理體制與省廳有效銜接。強鄉(鎮)擴權縱深推進。應急、森防機構體系深度融合。與廣東茂名市對口合作日益深化。援疆工作取得新成效。嘉蔭口岸7年來首次開展明水期過貨。
加力提昇城市功能品質,林都魅力持續彰顯。新建、改擴建8條主城區道路。改造老舊小區22個、供熱管網87.1公裡。實現城區5G信號全覆蓋。完成32項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指標。深入推進農村(林場)人居環境整治,24個村莊(林場)被確定為全省『美麗宜居村莊』候選村。連續五屆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連續三次成功衛冕國家衛生城市榮譽,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全市民生支出160億元,佔公共預算支出的85%。城鎮新增就業1.56萬人。城鄉低保標准實現『十五連增』。投入1.89億元改造提昇135所學校和幼兒園,高考文理科平均分位居全省前列,本科入段率達到79.6%,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高於省定標准11.9個百分點,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市綜合實踐學校入圍全國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市級統籌,169種藥品和耗材實行帶量采購、平均降價60%,市傳染病醫院建成並投入使用,全市農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達標率98.6%。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群眾期盼的不動產登記、退役軍人安置、兌現獨生子女獎補政策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正在妥善解決。
2022奮力譜寫伊春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外貿基本盤保持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於經濟增長幅度……
2022年,伊春市將圍繞主要預期目標,紮實推進各項工作。
在生態立市上聚焦發力,厚植綠色發展優勢。堅持『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突出系統保護、源頭治理、整體修復,著力提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管控體系。深入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綠水青山。大力發展碳匯經濟,發揮綠色碳匯基金會伊春專項基金作用,抓好6個森林經營碳增匯試點,對接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打造『碳匯伊春』。
在旅游強市上聚焦發力,增強旅游業對高質量發展的牽動力。依托生態,突出全域,拓展全季,叫響『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品牌,努力營造『人和心,總有一個在伊春』的更新、更優旅游體驗,力爭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增長10%以上。構建五大體系,建立業態聯盟,實行『鏈主』牽動,增強有效供給。深度挖掘森林康養游,重點打造溪水和九峰山養心谷康養基地,推進岐黃康養度假綜合體建設。圍繞構建『一主五副、三軸五片』旅游空間新格局,完善『快旅慢游』立體交通網絡。
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上聚焦發力,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圍繞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突出項目牽動、龍頭帶動,加快推動『4+2』重點產業發展。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搶抓政策機遇,加強對上爭取,謀劃年度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3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9個、2000萬元以上項目44個。做實項目前期,堅持『開春即開工』,計劃實施省『百大項目』12個,市級重點項目132個,年度投資103億元。
在推進鄉村和林場振興上聚焦發力,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大振興』戰略,推動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鄉村林場。全面開展美麗宜居村莊(林場)示范創建行動,抓好3個示范鄉(鎮)、30個示范村(林場)、300個示范庭院創建工作,除撤並村以外,實現村內道路硬化全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綠化全覆蓋、物流配送快遞進村全覆蓋。
在改革開放創新上聚焦發力,充分激發轉型發展新活力。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增強創新發展動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健全完善伊春森工集團『省屬市管』制度體系,依法依規履行出資人機構職責,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支持其步入綠色發展快車道。做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後續工作。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聚焦發力,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美好。心系民生冷暖、胸懷萬家懮樂,聚焦群眾身邊事,解決群眾煩心事,辦好群眾暖心事。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民生,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落實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工作,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大額醫療補助、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供養標准,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
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上聚焦發力,有效防范化解各領域重大風險隱患。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樹立風險意識,提高防控能力。全力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加強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部位管理,健全完善口岸疫情防控機制,守好城市、鄉村林場和小區出入口『三道門』,抓好人、物、環境、垃圾『四同防』,確保疫苗接種應接盡接,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回望過去收獲滿滿展望未來信心百倍
過去五年,是伊春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伊春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為統領,牢牢把握『生態立市、旅游強市』發展定位,開拓進取,攻堅克難,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各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創了伊春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生態質量穩步提昇。深入實施天保工程二期,森林覆蓋率達83.8%,森林蓄積量達3.75億立方米,森林和濕地總價值達1.6萬億元,自然保護區覆蓋率居全省前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堅持把森林生態旅游業作為轉型發展主業,成功承辦第二屆全省旅發大會,深入實施旅游強市三年行動。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森林食品和中醫藥產業實現全產業鏈發展。建龍西鋼、鹿鳴礦業成為省創新型領軍企業。
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641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9個省級貧困村全部出列。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紮實推進,大氣環境質量連續五年排名全省前列,387條河流實現『一河一策』。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三大改革』成果豐碩。伊春森工集團掛牌成立,重點國有林區改革順利通過國檢驗收,全面實現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地方黨政機構改革和部分行政區劃調整任務全面完成,形成『六縣(市)四區』新格局。
城鄉建設提質提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編制,哈伊高鐵開工建設,林都機場新航站樓建成啟用,伊嘉公路實現通車,實施棚戶區改造3.8萬戶,『三供三治一業』短板加快補齊,農村道路硬化率、寬帶通達率、4G覆蓋率均達100%。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常態化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階段性勝利,全民參保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義務教育率先實現縣域均衡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體事業實現新進步,連續五屆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
政府治理效能不斷提高。持續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建成全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臺,市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6.9%,營商環境滿意度和變化感知度連續兩年全省領先。
開啟新征程,奮進『十四五』。伊春正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疊加期。國家支持東北振興、推進鄉村振興、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等重大戰略,將為伊春放大發展優勢帶來更多政策機遇;我省築牢『五大安全』,健全墾區林區融入屬地發展機制,支持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碳匯經濟,將為伊春高質量轉型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伊春促進生態價值轉化、打造生態富礦潛力巨大,『三大改革』帶來體制機制重塑,進入『高鐵時代』後,綜合優勢將更加凸顯。
未來五年,是答好『林區三問』伊春答卷、努力『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的關鍵五年,是全面開啟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五年,是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伊春的關鍵五年。伊春市將牢牢把握『生態立市、旅游強市』發展定位,以綠色崛起為主線,堅持『五先』工作導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伊春樣板。同時,伊春市以『努力實現經濟質量效益、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功能品質、體制機制活力、市域社會治理、人民群眾生活「六個新躍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保持在5.5%左右』為目標,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書寫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伊春的新篇章!
(伊春市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