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凝聚點滴力量 共享發展成果 代表委員熱議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2022-01-27 09:06:5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直播帶貨成為新的就業增長點。

       黑龍江日報1月27日訊 民生冷暖見初心,一枝一葉總關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諸多百姓關注的熱點、焦點都被列入『民生清單』。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關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補齊民生短板,辦好30件民生實事。』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新舉措令人期待。如何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共同富裕?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話題。

  培養致富帶頭人帶動就業惠民生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省人大代表李開利談起共同富裕的話題時,說出兩句耳熟能詳的百姓嗑。他在基層工作多年,認為搞好農民富裕工作,需要培養創業致富帶頭人。

  李開利代表建議,未來要加強鄉村振興項目的建設和規劃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多就地就近穩定就業的機會。如繼續擴大『小園』經濟、扶持特色種植產業、引導婦女開展刺繡編織等擴大致富途徑。

  省政協委員孫曉梅就是這樣一位致富帶頭人。『我希望能夠帶動農民變工匠,廳堂變車間。』孫曉梅是省手工編織制作協會會長,協會有4人獲得國家文旅部『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一家入選省級非遺就業工坊。

  近年來,孫曉梅委員一直致力於推廣非遺手工技藝,通過線下授課、網絡直播傳承非遺手工技藝,傳授創業經驗,帶動婦女創業就業。在她看來,用非遺手工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是一舉兩得的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經濟資本,更是文化資本,在帶動就業的同時也是對非遺文化的一種傳承。』她建議,要積極構建多產業融合發展、互促共進的就業工坊發展新格局;將非遺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把非遺就業工坊發展納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之中,推動非遺就業工坊與其它產業良性互動從而帶動更多就業。

  加強人纔建設激發幫扶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要加強鄉村人纔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萬人計劃,吸引各類人纔返鄉入鄉創新創業。在省人大代表傅廣潔看來,這為鄉村富裕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纔支橕和保障。

  『當前,農村電商正蓬勃發展,我們應該注重發揮人纔作為電子商務關鍵創新要素的倍增效應,拓展和加強電商專業培訓機構、電商龍頭企業、專科院校等資源充分融合,共同助力農村電子商務人纔,為農村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礎。』傅廣潔代表認為,目前在縣域,電子商務及大數據領域專業人纔『一人難求』,人纔短缺成為限制各縣電商產業發展的一大主要阻礙,很多希望利用本縣優勢農特產品,想在本地注冊進行電商運營的企業及投資者,都為無法在縣內招到專業的運營人纔而苦惱。

  為此,她建議積極創新培養電子商務職業技術技能,以適應各地電子商務產業結構優化及企業數字化轉型昇級的需求;以電子商務職業技術人員、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農民等群體為重點,加快產教融合,精准培養掌握電子商務應用技術的高技能職業人纔隊伍;面向本地制造業、服務業和電子商務行業中的中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社,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人纔。

  聚焦美好願景做細民生保障

  共同富裕,從美好願景到清晰藍圖,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明確勾勒出一個更加美好的龍江。

  省政協委員李福生認為,共同富裕不僅表現為個人收入水平的提昇和收入差距的縮小,還表現為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水平的提昇,提供更加均等的醫療、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務,暢通向上的流動渠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他建議政府應遵循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原則,建設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統籌城鄉、明晰權責、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促進共同富裕,既要物質上富有,也要精神上富足。省政協委員賈榮富建議,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更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傳承優秀文化傳統,把滿足物質文化需要與提高素質結合起來,把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結合起來,使得物質基礎和上層建築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