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臺河短道速滑冠軍館外景。秦存廣 攝

游客參觀七臺河短道速滑冠軍館。秦存廣 攝

范可新回到七臺河,指導家鄉的小隊員訓練。秦存廣 攝

與家鄉短道速滑小隊員在一起的王濛。秦存廣 攝
2月5日,黑龍江省七臺河籍運動員范可新與隊友們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團體接力賽中,一舉奪冠,收獲了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奧會上的首金。消息一出,范可新的家鄉沸騰了。『范可新是我們七臺河的驕傲,為了這塊金牌,她奮戰了三屆冬奧會,終於圓夢了。』七臺河市體育局職工王曉鳳與范可新家人一起觀看了比賽現場,難掩激動,『不僅是我,全市人民都在關注。』
不只范可新,在這座總面積6221平方公裡、總人口不足百萬的北國邊陲小城,一共走出了楊揚、王濛、孫琳琳、張傑等十位冬奧會冠軍和世界冠軍。截至2022年2月9日,在我國目前獲得的16枚冬奧會金牌中,來自七臺河市的運動員貢獻了7枚。驕人的成績讓這座小城在短道速滑的國際賽場上綻放光彩,為小城贏得了『冬奧冠軍之鄉』的美譽。
16次打破世界紀錄,獲得世界級賽事金牌177枚、國家級賽事金牌535枚……在七臺河短道速滑冠軍館,冠軍榜上一組組數字十分亮眼。冠軍館講解員關厚焱告訴記者,上面的數字每天都在更新。而不斷增長的數字背後,是一代代教練員和運動員的接續奮斗,以及這座城市對發展冰雪運動的高度重視。
作為『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後備人纔基地』和『國家短道速滑七臺河市體育訓練基地』,七臺河市探索『體教結合』的人纔培養模式,通過『省隊市辦』基地,建設黑龍江省短道速滑青年隊,承擔起為國家隊培養輸送優秀後備人纔的重任。『我們按照從市短道速滑特色校,到市少兒短道速滑業餘體校,再到省隊、國家隊的培養模式,形成了「特色校—重點班—省隊—國家隊」的培養輸送梯隊體系。』七臺河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錢輝介紹。
目前,七臺河市有業餘、高校、半專業和專業訓練隊4個層次18支短道速滑隊伍,500餘名在訓運動員,後備人纔基數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