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經濟夯實發展根基。

哈爾濱新區夜景。

暢享滑雪樂趣。

城市濕地風光。
黑龍江日報3月2日訊 伴著初春的腳步,中國共產黨哈爾濱市第十五次代表大會1日勝利閉幕。未來五年,省會哈爾濱市乾部群眾將踔厲奮發,跳起摸高,踏上新征程。藍圖繪就,大幕已啟,1000餘萬哈爾濱市民同心同德,真抓實乾,一起向未來。
奮斗目標
結合哈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今後五年的奮斗目標是:
著力打造
創新引領之都
先進制造之都
向北開放之都
冰雪文化之都
現代農業之都
創意設計之都
宜居幸福之都
維護『五大安全』能力持續提昇,龍江高質量發展主引擎作用更加彰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今後五年這樣乾
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到推動振興發展的具體行動上。完善黨委研究重要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評體系,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市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落地見效,確保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創新驅動發展 壯大新動能
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對振興發展的支橕作用,建設東北亞區域性創新高地,打造創新引領之都。
選准創新方向。聚焦『4+4』現代產業新體系,推行『揭榜掛帥』機制,深入推進技術攻關,努力突破一批技術瓶頸,研發新產品、培育新產業。促進軍地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應用,加快發展軍民融合產業。
搭建創新平臺。加快布局高能級載體和功能性平臺,積極創建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提昇哈爾濱新區等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水平。深入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打造中俄合作科創中心。
優化創新生態。建設環大學大所創業生態圈,突出打造松北科創集聚區和『學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科創產業帶。
提高對內合作對外開放水平
圍繞建設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完善開放綜合樞紐,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向北開放之都。
做強開放發展引擎。突出高端化產業發展導向,著力引進一批旗艦型、基地型、龍頭型項目。落實新區總體規劃,高標准推進產業功能區、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加速人口集聚,努力在城市建設、現代化治理上打造新樣板。
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深化拓展深哈對口合作,加快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建設,復制推廣『深哈產業園』模式,探索與國內先進城市、省內地市產業合作新機制。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昇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功能。
提昇開放通道平臺功能。強化航空、鐵路、公路有機銜接,完成太平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啟動哈爾濱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
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造現代農業之都。
推動縣域經濟突破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延長『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實現一產接『二』連『三』,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打造成縣域經濟支柱產業。
提昇農業質量效益。落實保護黑土地各項措施,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和大豆產能提昇工程,確保糧食產能穩定在300億斤以上,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鞏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改革,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深化改革 激發振興發展動力活力
堅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精准謀劃實施更多具有全局性、引領性、撬動性的創新舉措,向改革要發展。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馳而不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鏈條對標『全國最優』,形成更多首創性、特色化的改革成果。深入推進『辦事不求人』,全面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推動混改重點突破,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持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事業單位改革,推進基層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民營企業梯度成長培育計劃,推進『個轉企、小昇規、規改股、股上市』,引育壯大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企業。
聚焦經濟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產業結構轉型昇級作為主攻方向,著力構建『4+4』現代產業新體系。
加快工業振興步伐。完善工業體系,壯大工業規模,提高工業佔比,打造先進制造之都。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繼續抓實『五頭五尾』,強化創新賦能、數字賦能、設計賦能,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昇級。重點培育一批百億級企業,加快形成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創意設計產業,著力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創意設計企業,打造創意設計之都。支持會展經濟、總部經濟、平臺經濟、夜間經濟等新業態發展,做優高品質特色商圈,建設東北亞消費中心城市。
加速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把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作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為經濟『換道超車』注入動力。加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培育支持數字企業發展,推動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國大數據中心重要基地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制定完善生物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能源等產業,建設生物產業鏈聚集區,搶佔生物經濟競爭制高點。
高質量推進城市建設
堅持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深入實施強省會建設行動,打造功能完善、品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省會城市。
優化空間布局。老城區有序推進更新改造、功能提昇、人口疏解,優化人居環境,在傳承城市文脈中展現新顏。新城新區堅持高標准、高品質開發建設,塑造現代城市風貌,提高生活便利度,在產城人融合發展中彰顯活力。
夯實承載功能。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完成地鐵3號線二期西北環工程,啟動4號、5號等新線項目,建設更高水平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加強燃氣、供熱、供排水、污水處理等源網廠站建設及老舊管網改造,完成松花江水源上移。
提昇城市品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系統優化城市風道、水道、綠道,完善形成『城市公園一社區公園一口袋公園』三級公園體系,讓城市貼近自然,讓生態融入生活。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做強文旅產業
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展文化事業,做強文旅產業,打造冰雪文化之都。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推進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等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凸顯歐陸風情,保護紅色基因。辦好國際冰雪節、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等文化活動,建設東方音樂浪漫文化名城。建設東北亞對外宣傳協作基地,講好冰城故事。
促進文旅體融合發展。圍繞打造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開發旅游產品,創新模式業態,推動全域全季旅游品質昇級,提昇『冰城夏都』美譽度。深挖『綠生態』潛力,突出濕地、森林、鄉村特色,打造避暑康養度假勝地。放大『冷資源』優勢,搶抓後冬奧時代機遇,鞏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借勢發展冰雪體育、冰雪旅游、冰雪創意、冰雪裝備等為重點的冰雪經濟。
增加收入 全面促進共同富裕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持續推動就業創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抓實抓細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昇就業容量和質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發展慈善事業,重視發展殘疾人事業,健全特殊群體關愛服務體系。堅持『房住不炒』,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推動綠色發展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提昇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推進松花江流域哈爾濱段綜合治理,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果,確保水環境持續改善,水資源高效利用。高標准完成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綠色發展。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實施節能降碳增效行動,推進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加快發展綠色制造、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碳匯經濟。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建設綠色機關、綠色家庭、綠色社區。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哈爾濱
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構築城市安全常態化管控和應急保障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提昇社會治理效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弘揚新時代『東萊精神』,暢通規范公眾參與社會治理途徑。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健全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機制,更好利用數字技術,助推社會治理模式創新。
守住城市安全底線。圍繞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加強源頭治理,建設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常態化開展風險評估、隱患排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統籌抓好生產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藥安全,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毫不松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強化監測預警,加強核酸檢測、流調溯源、隔離管控、信息化專業化等能力建設,紮實做好疫苗接種,鞏固築牢疫情防線,守住不發生疫情外溢、不發生院感、不發生死亡病例底線,以最短時間、最低層級、最小成本獲得最大防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