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22年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將至,為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其正當利益不受損失,3月9日,大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發布涉及餐飲、乳制品、醫療器械、校園周邊食品安全、藥品、保健食品六大方面的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仔細明辨商家行為,不要落入各類圈套或陷阱。同時,提醒消費者,這份『避坑寶典』值得所有大慶人收藏!

餐飲方面
外出就餐保存好發票
外出就餐時,應選擇食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健康證等證照齊全,環境及衛生條件好並實施『明廚亮灶』的餐飲單位。盡量不購買流動攤販銷售的直接入口食品,不要選擇在街邊的無證餐飲小攤點用餐。不要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不吃感官性狀異常和未燒熟煮透的菜餚。慎重選擇鹵菜涼拼、涼菜冷食、四季豆、野生菌等高風險食品。盡量不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及易過敏食物。節假日期間,應節制飲食,暴飲暴食會增加腸胃負擔,可能誘發急性腸胃炎、胰腺炎、膽囊炎,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的人群應少飲酒,低鹽飲食、葷素搭配、平衡膳食,多食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等清淡健康食品。
居家飲食時,食品原料要從正規渠道進貨,不購買腐敗變質、有毒有害、超過保質期限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並留存好相關票據。加工和盛放食品時,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生熟食品放置亦應嚴格分開。使用冰箱冷藏食品時,生熟食品應分層放置,並存放在容器中或用保鮮膜包好。食品應燒熟煮透,不要過於追求菜餚的鮮嫩,避免食物的體積過大,避免產生未燒熟煮透的情況。冷藏或過夜的熟食、剩飯菜,在感官辨別確定未變質的前提下,食用前須徹底加熱,隔夜食品不要多次加熱食用。
如果消費者在餐飲消費過程中一旦發生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癥狀,要立即就診,並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同時,注意保存好就餐發票、就診記錄等相關證據。
乳制品方面
可要求出示相關證書
據介紹,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必須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注冊審批,頒發《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證書》,證書號為:國食注字YP+4位年號+4位順序號。
消費者選購乳制品時,可以要求經營者出示相關證書,也可以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服務』板塊中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詢』查詢核實(//ypzsx.gsxt.gov.cn/specialfood/#/food),查詢不到相關注冊信息的,請不要購買。
醫療器械方面
警惕『免費體驗』貓膩
首先,要做到會正確認識。醫療器械是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等,效能主要通過物理等方式獲得。
其次,要做到正確選購。要看經營者主體是否合法。經營第二類醫療器械要有《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經營第三類醫療器械要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如通過網絡購買,電商企業也要有經營許可(備案)證,無許可(備案)證經營屬於違法行為。要看產品是否合法。看包裝,包裝上必須有中文標示、生產日期、許可證(備案)號等信息。看產品,設備類醫療器械的銘牌上都須印有產品的生產許可證號和產品注冊證號。產品的真偽可進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
如何做到正確使用?醫療器械是用來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其使用和藥品一樣,都存有一定風險。請謹慎參與醫療器械的免費體驗,視自身情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並遵醫囑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自身使用,請仔細閱讀標簽和說明書,特別注意產品標示的禁忌癥、注意事項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的內容,防止因誤用而損害身體健康。
要做到遠離虛假宣傳。現在許多商家采用『免費體驗,自願購買』的營銷方式推銷醫療器械,少數不法分子為追求效益,通過『知名專家』開展『健康講座』、『重病患者』進行『現身說法』等方式,誇大醫療器械治療作用和適應范圍,隱瞞產品使用禁忌,甚至有將產品外觀專利說成醫療器械技術專利,將產品包裝成可以醫治百病的萬能醫療器械,蠱惑消費者購買。
同時,要記得醫療器械同藥品一樣,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禁忌癥,千萬不能盲目使用。對於宣稱『包打天下、包治百病』的產品,請謹慎選購。
食品安全方面
堅決不買『五毛食品』
購買零食時,廣大學生及家長要到持有有效資質證照的經營者處,要查看標簽標識內容是否齊全、觀察是否新鮮、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是否完整無損、是否按照產品包裝上標示的條件進行貯存,有無漲袋或胖聽、顏色變化、出現異味等現象。
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偏食挑食,不暴飲暴食,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家長和老師應教育引導學生堅決不買『五毛食品』以及『三無』食品,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
家長和學校應當重視學生的一日三餐,谷物、肉類、蛋、奶制品和新鮮蔬菜、水果等合理搭配,充分保證能量、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的攝入。建議廣大學生少吃夜宵和零食,不要食用『高鹽、高糖、高油』等不利於健康的食物。
藥品安全方面
購買退燒藥須『持證』
消費者購買藥品過程中,請從持有《藥品經營許可證(食品藥品經營許可證)》的正規藥店購買。請認准『國藥准字』的藥品批准文號,檢查廠家、生產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並注意保存方法。購買處方藥時須憑執業醫師開具的處方。保管好購藥憑據以及藥品包裝和說明書等,以便出現質量問題時進行投訴舉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購買『退燒、止咳、抗病毒、抗菌素』藥品的消費者,請出示本人身份證,配合藥店做好實名登記工作,主動告知旅居史並留下聯系方式,不得謊報漏報和瞞報。
保健食品方面
六種情況堅決不能買
目前,對於保健食品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虛假宣傳方面,包括虛假廣告及其他商業宣傳手段。有些商家利用消費者不了解保健食品的概念,將其產品當作藥品來出售,欺騙廣大消費者。在此,提醒消費者,保健食品宣傳存在以下六種(行為)情況的堅決不能買:
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保健食品廣告,通過渲染、誇大某種健康狀況或者疾病,或通過描述某種疾病容易導致的身體危害,使公眾對自身健康產生擔懮、恐懼,誤解,誤認為不使用這些保健食品會患某種疾病或導致身體健康狀況惡化;
用公眾難以理解的專業化術語、神秘化語言等描述產品的作用特征和機理;
利用或出現國家機關及相關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學術機構、行業組織的名義和形象,或以專家、醫務人員和消費者等的名義和形象為產品功效作證明;
含有無法證實的所謂『科學或研究發現』『實驗或數據證明』等方面的內容,或與其他保健食品或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進行對比,貶低其他產品;
利用封建迷信進行保健食品宣傳,宣稱產品為祖傳秘方或含有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等內容,或含有『安全』『無毒副作用』『無依賴』等承諾,或含有『最新技術』『最高科學』『最先進制法』等絕對化的用語和表述等,均屬於保健食品誇大和虛假宣傳;
保健食品經營者宣稱其產品具有治療疾病等功能,或者利用虛假的用戶評價、銷售狀況誘導消費者進行消費的行為。同時,提醒消費者還要識別非直銷企業打著『直銷』旗號通過虛假宣傳手段銷售保健食品的行為,要警惕陷入傳銷騙局。
最後,大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請及時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15。如對醫療器械質量有疑問,可撥打12331或12345諮詢、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