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3月15日訊 過去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雙鴨山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重要囑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紮實做好『三農』各項工作,加快農業強市建設步伐,奮力推動全面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加快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橕。
做好今年『三農』工作,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按照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的部署要求,為貫徹落實好近日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本報從今天開始陸續刊發一組系列報道,旨在宣傳各縣區好的經驗做法和思路舉措,通過相互學習借鑒,持續改進提昇工作,奮力開創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為穩住農業發展基本盤、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繼續貢獻雙鴨山力量。
突出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做大傳統產業能級,延伸優勢產業鏈條,培育產業多元發展。
集賢縣立足農業大縣實際,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主要抓手,以農業及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為主攻方向,農業產業發展呈現出產品結構多元化、生產技術現代化、產業發展規模化、品牌定位高端化的良好態勢。
2021年,全縣簽約農業產業項目8個、意向性協議16個,簽約金額22.3億元,實現項目落地8個,已到位資金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超10億元項目1個。鴻展集團、北大倉集團等一批大企業落戶集賢並投產見效,其中鴻展集團產值超10億元大關、位列全國農產品加工500強企業第397位,佳強飼料銷售收入步入億元行列。
核心詞:精准招商——提高『成功率』
集賢縣把農業領域招商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攻堅戰。
高位推動。成立專班,專題研究,制定方案,實行『月統計、季通報、半年督查、年終考核』考評制度,進一步明確招商政策、制定招商計劃、落實招商責任、活化招商方式、建強招商隊伍,做到政策在胸、定期研判、精准出手。科學布局。對現有農產品資源和加工規模進行系統性摸底,編制農業產業布局圖譜、產業鏈條圖譜、招商項目全景圖譜,制定招商引資項目清單,建立農業和農產品加工項目庫。通過做『圖譜』、亮『家底』、明『路線』,在『引』『育』兩端發力,為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精准招商提供支橕。
主動對接。縣領導帶隊多次到廣東、四川、山東、浙江、福建等地,借助當地商會召集企業洽談等方式,調動一切資源和力量,開展農業招商活動,提高招商成功率。博瑞科技30萬噸飼料加工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投產。
核心詞:精確對接——提速『生產力』
全面落實市委提出的『三四五』招商法,集賢縣突出結果導向,圍繞縣域農業資源優勢『解剖麻雀』,突出延鏈補鏈強鏈,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發揮招商引資外向帶動作用,並快速轉化內在生產力。
圍繞特色資源抓招商。立足集賢『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天然富硒』四張名片,圍繞優質農產品及優質畜牧養殖生產優勢,積極與目標企業對接,策劃生成了集種養殖、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配送、網絡營銷為一體、三產融合的達利食品產業園,碧桂園無人耕種產業園,藍潤龍大肉食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等項目。由遼寧客商投資2.04億元建設的華平綠香園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一期棚室蔬菜工程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圍繞產業鏈條延伸抓招商。按照『一名領導牽頭、一個牽頭部門負責、一套方案推進、一個政策支持』模式,著力補鏈延鏈強鏈,成功簽約家凱樂農副產品交易及倉儲物流、內蒙古鑫龍浩馬鈴薯加工及慶曉商貿皮革制動物蛋白明膠等項目,推動農業由單一的農副產品生產向生產、加工、貿易、文旅等全產業鏈拓展。
圍繞龍頭企業抓招商。始終堅持把立縣型項目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招商對象的選擇上重點關注國內龍頭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先後與廈門國貿、藍潤、四川酒業等『國內農業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深入洽談對接。2021年,總投資10.9億元的四川鴻展集團二期30萬噸燃料乙醇、總投資3.6億元的吉林天淳100萬噸稻米加工及倉儲物流加工等多個優質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核心詞:精細服務——提昇『滿意度』
圍繞市委提出的『一三六五』工作要求,集賢縣以打造全市最優發展環境為目標,用良好的服務環境招商、安商、富商。
聚焦優化服務。以深化改革為突破,聚焦解決影響制約招商企業落地的限制性因素,大力推進審批標准化建設,簡化項目審批流程、開闢綠色通道、突出要素保障,全力打造集賢優化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聚焦主動服務。在服務企業上,堅持換位思考,想企業之所想、懮企業之所懮、解企業之所困,為打消藍潤集團『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顧慮,多次主動與集團溝通聯系,拿出足夠誠意,努力促進項目落地。
聚焦個性服務。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營商環境,形成了『人人都是招商環境,招商引資人人有責』的氛圍。在鴻展二期洽談對接過程中,成立工作專班,實行專人跟進、專項督辦,幫助企業解決項目用地等方面難題,確保項目成功簽約、開工建設。
下一步,集賢縣將堅持『高標准、快節奏、創一流』的工作要求,積極轉變招商方式,以數字農業為引領,重點圍繞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建設,實現優勢項目和外來資本向集賢聚集,力爭在新上項目的數量和質量上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