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冬殘奧會上的牡丹江故事?39秒『高光時刻』 背後的四個月苦練
2022-03-16 13:01:06 來源:牡丹江新聞網-牡丹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冬殘奧會上的

牡丹江故事

39秒『高光時刻』

背後的四個月苦練

  萬眾矚目的冬奧會、冬殘奧會已經結束,那些在賽場內默默奉獻的志願者和幕後的工作人員留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他們像飛舞的小雪花,奉獻、熱情、友好、自信。在這些參與者中,有兩位是咱牡丹江的姑娘,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著牡丹江的風采,溫暖了這一季的春天。

  3月4日晚,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引領各參賽國家運動員入場的引導員端莊得體、落落大方的形象,成為開幕式上一道靚麗風景。她們以優雅的舉止和自信的姿態,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當代青年的風采,彰顯文化自信。在這些青春、靚麗的引導員中,為阿塞拜疆代表團擔任引導員的是咱牡丹江女孩——徐逍鴻。近日,她向記者分享了在開幕式上臺前幕後的『高光時刻』。

  層層選拔入選冬殘奧引導員

  徐逍鴻高中就開始學習播音主持和影視編導,在校期間,曾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市社區文藝精品展演、牡市教育系統師生大型清明祭奠等活動中擔任主持人,在牡市教育系統中小學生『中華魂』演講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02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華女子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知道選拔引導員消息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要報名參加。』徐逍鴻說,因為這是一次國際級的賽事,如果能夠成為殘奧會志願者,為盛會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是非常榮幸的事。去年10月末,徐逍鴻所在的中華女子學院進行了初試,11月初,導演組來到學校再次選拔。

  徐逍鴻說,引導員的選拔要求很嚴格,年齡要在18至28周歲之間,身高要在170厘米以上,並且身材比例良好。除了在年齡、身高上都有要求外,面部、四肢、體表無明顯疤痕和文身,牙齒整齊,笑容甜美也都在選拔之內。當11月初導演組來到學校進行第二次面試之後,徐逍鴻感覺自己等了很久,11月12日,她終於接到了被導演組正式通過的消息。

  『當時我們那個報名群裡大約有300人,最後留下來了33個人。』徐逍鴻說,得知入選後,心裡非常激動,她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家人朋友,好多朋友剛開始還不太相信,以為是開玩笑,直到後來得知徐逍鴻參加訓練的消息,纔相信是真的。

  刻苦練功只為展示中國風采

  去年11月中下旬,徐逍鴻開始正式訓練。俗話說,臺上一分鍾,臺下十年功。從獲取資格到變身開幕式上的『雪精靈』,她們經歷了『千錘百煉』。此前冬奧會上引導員訓練時『可以哭但不可以放』成了平時教員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徐逍鴻說,前期訓練是在學校,導演會來學校指導。每天會練習站姿,腿中間會夾著撲克牌,頭上會頂著書,要保證不能掉下去。走路有時候也要頭頂著書,練習步伐的穩定性。與此同時,還會有壓腿、壓腰、壓肩等形體訓練和平板支橕、仰臥起坐等體能訓練,每天要訓練四五個小時。為了減肥,導演還會帶她們練『帕梅拉』減肥增肌運動。

  徐逍鴻說,第二階段是場外基地合練。所有環節都會在基地排練合成,從早上7點多鍾出發去基地,到了晚上纔坐車回來。『因為練不好,經常有人被罵。』徐逍鴻說,剛開始有的人不會走直線,因為要一直仰頭,不能低頭看路線,所以走著走著可能就走歪了,而且走過主席臺之後需要轉彎的時候也容易拐錯。後來大家就想辦法開始數步數,大概走多少步換一個動作,纔慢慢走對了。

  冬殘奧會和冬奧會的引導員還有所不同,由於冬殘奧會的運動員們行進的速度並不算快,她們不僅要走出自信,還要走出節奏,在步頻上要下很多功夫。同時,她們的口罩雖然一定程度遮住了美麗的面容,但是她們會一直保持微笑,只為了把中國青年最美麗、最自信的面貌展現給世界。

  舉牌一刻成為她一生的財富

  徐逍鴻說,在開幕式上,她為阿塞拜疆代表團舉牌,從上臺到下臺,有一分多鍾的時間,場上的鏡頭在39秒左右。為了這近40秒的鏡頭完美展現,她訓練了四個月。

  『在上場之前,我感受到了國外運動員的熱情。』徐逍鴻說,備場的時候,阿塞拜疆的運動員非常熱情,一直在和她打招呼並且與她拍照留念。

  開幕式上,引導員用青春的激情和微笑,帶著華夏兒女的自信與自豪,頭戴華冠,耳墜流蘇,發系中國結,胸佩雪容融,身穿藍白長裙,步伐穩健,高舉『雪花』引導牌,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最美的風采。

  徐逍鴻說:『當舉起牌子走到主席臺的時候,我們的目光是有規定的,要一直仰頭看主席臺和觀眾席的方向。那時,就覺得能以中國青年的形象走在鳥巢中央,很自豪很驕傲。』

  與徐逍鴻一樣感到驕傲自豪的,還有她的家人和朋友,在開幕式的那一天,大家圍坐在電視機旁尋找她的身影,奶奶更是給好多親戚打電話,讓他們打開電視看盛會。

  徐逍鴻說,由於閉環管理,她正在酒店接受21天的隔離,雖然為了訓練,假期、春節都不能回家,也非常想念家人和朋友,但是能參加這次冬殘奧會志願者服務活動,是她一生的財富。這次經歷不僅磨練了意志,增長了纔乾,拓展了視野,更重要的是能在世界舞臺上為祖國和家鄉人增光。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