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用『互聯網+』講好油田故事 讓歷史『活』起來
2022-04-11 09:12:10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戴小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11日訊 陳列展廳的『珍惜物』、館藏庫房的『老物件』,走出『箱底』、走上『雲端』……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以歷史陳列館的主題內容和展館特色為主線,將歷史文化與數字化展示手段充分結合,用『物』語,讓歷史『活』起來。

  近年來,從線下實踐到線上探索,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緊跟時代步伐,弘揚時代精神,傳遞時代強音。除以展館為陣地,大力舉辦各類形式多元、內涵豐厚、特色鮮明的陣地接待、『走出雲』宣講、臨時展覽、社教活動外,還積極運用『互聯網+』的形式不斷講好大慶油田歷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精神,充分發揮思想文化宣傳陣地的重要職責與使命。

  打造『24小時』不打烊陳列館

  清明前夕,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開啟了『清明緬懷寄思平臺』,只要打開手機,就可以『雲端』憶先烈,指尖寄哀思。

  遠在英國留學的大慶學子王平凡,就是通過『清明緬懷寄思平臺』,在清明節當天,為石油先烈敬獻了花束,並留言寄思。

  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務院國資委青年乾部學習教育基地、中國石油企業精神教育基地,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精品館藏資源,其展示主題和教育價值更是強烈鮮明、無可替代。

  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精准把握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斷創新『博物館+互聯網』的新宣傳形式,將愛國主義的偉大精神傳播到更多領域,使互聯網的最大『變量』成為網絡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的最大『增量』。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展館『閉館』不『閉展』,利用微信公眾號、直播軟件等新媒體平臺推出了雲看展、雲課堂、雲直播等多個傳播項目,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為廣大群眾呈上豐厚的文化盛宴,真正實現居家『充電』。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活』起來

  4月7日,打開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的微信公眾號,雲逛『品展館』,記者看到了《管衣人被凍病》的故事。故事講的是,1963年12月,一個叫寧第淼的庫房保管員,守著庫房裡的一堆皮大衣卻把自己凍病的事兒,體現了會戰時期乾部職工的嚴實作風。

  為講好油田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不斷向愛國主義偉大精神中注入『大慶元素』,精心推出了『品展館——文物「物」語』,讓陳列展廳的『珍惜物』、館藏庫房的『老物件』走出『箱底』、走上『雲端』,讓文物『說話』,讓歷史『活』起來。此外,還推出『品展館』『嚴實在線』等專題欄目,開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宣傳、『致敬奠基者』『石油歌曲雲展』等線上臨展,通過『雲』服務,讓歷史重現,進一步深化了人民群眾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推出主題鮮明的社教宣講

  3月5日,是『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日子。這天,陳列館的講解員們來到大慶市西城博雅幼兒園,組織開展了『精神養育,從第一課開始——學雷鋒、樹新風』主題社教活動。她們給小朋友們講鐵人愛學習、雷鋒愛助人的故事,又通過圖片認識鐵人爺爺和雷鋒叔叔,認識石油和『磕頭機』,了解大慶風貌。

  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以展館為陣地,結合城市紀念日、油田重大歷史節點及傳統節日,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持續深挖『精神富礦』,實現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充分發揮展館服務社會促文明、服務觀眾育美德的作用,發揮好展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中國石油工業文化的重要陣地和窗口作用。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