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目前,牡丹江市中小學開啟了線上教學模式。和線下授課不同,師生們相聚『雲端』,老師變身成了『主播』。有的老師需要在隔離點集中隔離觀察,為了不影響學生上課,他們在隔離點克服困難堅持上網課;還有的老師和學生分處不同的隔離點,學科學習、體育打卡、興趣愛好一樣不落……

幸虧上課材料都裝到了隨身包裡
3月31日早上7點半,家住火車站北,市二十中學初三(1)班班主任、英語老師王平不斷地調整攝像頭和麥克……見上課時間臨近,一些學生仍未上線。先微信提醒,後電話通知,確保不落一名學生。『快中考了,孩子們耽誤不起呀。』
3月30日晚7時許,王平接到學校通知,要求她組織班級學生參與區域核酸檢測,並准備次日網課,還配發了網課課程表。她班共有40名學生,學生大多來自農民和外來務工家庭,疲於生計奔波,對孩子學習關心較少。
接通知後,她立即將通知傳達給每一位家長。之後,又准備起網課內容來。『我平時背的包很大,當天講課用的書本、綜合測試卷什麼的都拿回來了,真救了我一「命」啊!』談起當天的『明智之舉』,她還有些小『慶幸』。等忙完這一切,天已經蒙蒙亮了。
王平告訴記者,現在網課已進行了半個月,原以為只是暫時過渡一下,現在看來恐怕還要進行一段時間,她班孩子每天要上5節網課,每節網課半小時左右,她認為網課對於自制力較好的孩子來說,也許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買流量包給學生上網課
和居家授課的老師們不同,有的老師需要在隔離酒店集中隔離觀察。但隔離不隔愛,為了不影響學生上課,他們在隔離點克服各種困難堅持上網課,李中華就是堅持和班級學生『雲端』聚首的語文老師。
李老師是田家炳實驗中學初三學年的一名班主任,也是此輪疫情首批集中隔離人員。3月31日,當她接到要被集中隔離的電話後,心中滿是忐忑:作為一名高三學生的家長,她沒辦法在女兒高考前給她盡心的照顧,作為一名初三學年的班主任,她不知道自己能否耽誤班級孩子的中考成績。
收拾好備品,李老師帶著焦慮,和其他幾名科任當晚就住進了隔離酒店。來到酒店,她撂下行李,就鼓搗起自己的網課設備來。第一天上網課,李老師擔心酒店網絡不太好,同步開了流量,可效果仍然差強人意。後來,她自費購買了流量包,纔解決了問題。
李老師告訴記者,較線下課堂教學,一節網課只有半小時,需要老師對內容進行深入提煉,精講精練,還要適時與學生進行交流,解疑答惑。而作為班主任,她每天還要完成各種表格的統計,個別家長居家時間一長,心情就煩躁,有點事就要炸,她每每都要耐心安撫。一次晚上10點,她通過視頻會議傳達了一個緊急通知,統計完調查表已經到了凌晨,一夜無眠。
線上學生聯歡會趕走焦慮
4月13日,田家炳實驗中學初一(9)班班主任楊微在隔離酒店熟練地打開電腦,支起手機攝像頭,給學生們上起了網課。而她的學生們則在另一處隔離酒店的房間裡認真聆聽。與幾天前剛收到隔離信息時的緊張、擔懮、焦慮相比,現在的楊老師和同事們已經更加平靜而淡定了,每天督促學生們上『雲自習』,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常的學習軌道上。
4月6日,楊老師得知自己和孩子將被集中隔離,一時之間,她沒了主意,但理智告訴她必須接受事實。接下來,她用了一晚上的時間上報了各種表格,並第一時間組織線上家長開視頻會,向家長們說明情況,化解家長們心中埋怨,希望家長們陪同孩子一起隔離,也為沒家長陪同的學生找了『臨時』家長。
隨後,家長和孩子們紛紛行動起來,收拾書本、衣物、網課設備……7日晚,在奔赴集中隔離點的過程中,學生和家長們沒有一句怨言,相反,他們更把這次隔離當成了成長中的一次歷練,紛紛曬起了穿防護服的照片,互相加油打氣。8日7點30分,楊老師班的『雲早課』正式開啟。
楊老師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和學生都身在隔離點,除了每天正常的5節網課,她還給學生們安排了早課、午自習、下午小科背誦、晚上運動打卡等豐富的學習內容。4月10日晚,為了緩解學生的情緒,還舉辦了2個半小時的線上聯歡會,每名學生都亮了相,效果十分不錯。
采訪中,幾位老師不約而同地說,一天下來,忙完幾節網課,的確感覺身心疲憊。但是,接到家長們的反饋信息,都說孩子網課聽得不錯,而且很認真,瞬間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很值得。
其實自己只不過是疫情中眾多辛勤工作老師中的一個縮影,想想無數身在一線的醫生、警察、志願者,無數默默守護我們的人,大家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努力前行。期待疫情盡快結束,期待早日復課,能早點與學生們一起在校園裡相聚,在課堂上開心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