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谷雨看春耕?『秸稈當被』、定制『營養餐』……為黑土地『加油』!
2022-04-20 15:35:58 來源:東北網-極光新聞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攥起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發芽』,一直以來,人們都這樣描述東北黑土地的肥沃。4月1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於黑土地保護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

  草案一系列新修改引人注目: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的黑土地應當重點用於糧食生產;將非法出售黑土的罰款上限由每立方米『二千元』提高到『五千元』……立法層面對進一步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持續加碼。

  中國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約2.78億畝,其中黑龍江省約1.56億畝,約佔56.1%。眼下黑龍江省已經拉開春播序幕,各地大力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模式,為黑土地『加油』,為大糧倉護航。

  鋪展黑土保護的春耕畫卷

  在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有限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正在對采集的土壤進行成分化驗,然後根據土壤特性對化肥用量進行科學配比,指導種植戶科學施肥,提高用肥效率,減少土壤板結。

  近年來,當地采取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來加強黑土保護,不斷提昇黑土地肥力、提高糧食產能。七星農場有限公司農技推廣中心化驗室負責人金立軍說,『我們監測數據顯示,目前的土壤養分與2008年持平,這幾年沒有繼續退化。』

  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被稱為當地『黑土保護第一村』,依靠推廣秸稈還田、深松深翻等措施,黑土越來越『肥』。

  去年,全村獲得了多年未見的好收成,種糧大戶於超家的玉米畝產還冒了尖,達到了兩千斤。 『秸稈當被,土地越來越有勁了。莊稼地必須得養,你光乾活,不給它吃飯,你不經管它,不會好的。』馬上進入播種期,看著黑黝黝的土地,於超對今年的產量也胸有成竹。

  說起黑土地保護帶來的好處,村民龐柏學也打開了話匣子, 『土地必須得保護,造福子孫後代。要不你這茬子用完了,地不打糧了,吃啥喝啥啊。』

  開展耕地輪作試點,是黑土地保護的有效措施,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克東向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去年種了7000餘畝玉米,今年那片地采取輪作改種大豆。

  合作社負責人劉峰說,輪作讓病蟲害減少,讓黑土地『歇口氣』,提高土壤肥力,實現耕地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保護『大熊貓』立法

  農田不僅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如何建立黑土地長效保護機制?依法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今年3月1日,《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正式實施。

  『從管理到違法發現和處理,到資金的投入都有具體規定。同時也規定了農業生產者,他是黑土地保護利用的第一責任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韓曉增表示,《條例》的實施,為黑龍江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協同實現了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和耕地糧食產能提昇,農民增收增產的協同目標。』

  目前,黑龍江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全省黑土耕地質量平均等級達到3.46等,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截至去年底,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8800萬畝,為中國飯碗提供了更多綠色、優質『龍江糧』。

  通過為黑土立法、加強黑土監測、秸稈還田、建設高標准農田、增施有機肥農家肥……黑龍江全力守好大糧倉的『命脈』,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