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打造『七大都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出堅實步伐。『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子』的藍圖令人鼓舞。
九區
道裡區:圍繞打造『創新引領之都』和『創意設計之都』,打造以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創意經濟為核心的龍粵合作區;圍繞打造『向北開放之都』,推動『三區一港』聯動發展,加速推進飛機改裝和保稅航油項目落地;圍繞打造『宜居幸福之都』,興建一批城市綠道、『口袋公園』。
道外區:發展技術型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智能鍋爐制造和新型加工業集群發展;發展『中央廚房』和『後備廂』經濟;推進哈東商貿物流產業園區提檔昇級;推進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昇級改造和文化電商創意園區建設;壯大冰雪裝備制造等冰雪經濟;建設『江灣新區』。
南崗區:構建環高校『10分鍾創新創業生態圈』;引進新材料產業龍頭企業,建設高端產業集聚區;整合提昇『秋林、會展、哈西』商圈發展優勢,建設時尚消費引領區;構築城鄉整合發展示范區;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領域改革,全面創建體制機制改革樣板區。
香坊區: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專業化發展;依托聯東U谷·香坊科技創新谷等項目,引進數字產業百強企業;著力形成『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發展格局;推進黑龍江香坊經濟開發區建設;打造香坊首個夜經濟圈;建設長江路(阿什河)濱水文旅產業帶;打造功能完備、宜居宜業美麗新香坊。
松北區:以打造松北科創集聚區為主線,高標准推動國字號科創平臺建設,著力打造科技成果策源地和轉化地;加快完善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功能,提高經濟外向度;探索跨區域合作新模式;積極培育『專精特新』、單項冠軍。
平房區:聚焦打造『先進制造之都』核心區目標,不斷壯大高端裝備制造、食品、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等主導產業規模,促進航空、汽車、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打造『中國雲谷·大數據產業園』數字經濟核心載體。
呼蘭區:利用呼蘭江岸線、呼蘭河流域城市濕地,將沿江旅游產業帶打造成新地標;推動綠色農產品深加工提檔昇級;加快推進開發區水電熱路等基礎設施和標准廠房建設,打造產業轉移承接地、產業鏈延伸區、產業集群配套基地。
阿城區:以建龍阿鋼、古鐵市場為牽動,提昇哈爾濱鋼鐵產業園區集聚度;打造現代新型建材產業基地;開發『名優新特』和精深加工產品;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推動食用菌、北藥、林果等林下產品全面發展。打造『四色旅游』,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
雙城區:以建設『1條觀光帶、10個省級示范園』為牽動,整體提昇現代農業質量效益;延伸產業鏈條,做大乳、酒、肉等主導產業,培育一批10億級以上龍頭企業;建設『物流內陸港』;圍繞『衛星城』定位,實施『美麗雙城』品質躍昇行動。
九縣
五常:打造國際稻米產業發展合作中心;打造全國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中心,推動城鎮化空間格局更加優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構建覆蓋全市、通達黑吉、連通全國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尚志: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健全完善『一圖一譜』,全面提昇招商質效、擴大有效投資;全力打造清潔能源、綠色食品、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堅持以營商環境提效能,打造園區平臺。
賓縣:積極做強工業強縣、農業特色縣、旅游名縣,加快建設哈東產業集聚地、特色農業大基地、服務城鄉示范地、旅游康養目的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建設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傾力做好惠民實事。
依蘭:全力實施產業驅動、民生共享、鄉村振興『三大戰略』,努力建成享譽龍江的特色農業示范區、新能源產業發展樣板區、新型化工產業集聚區、『三色』文旅融合創新區、新經濟商貿物流集散區。
方正:推動稻米精深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快速發展風電等新能源產業;搭建起富硒稻米全產業鏈;打造哈爾濱東部重要旅游節點;促進方正剪紙、抗聯、僑鄉等地域文化與特色產品深度融合。
延壽:著力打造成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亞麻醫藥特色輕工之城、長壽文化康養體驗之鄉、鄉村振興全域生態推廣示范區。以螞蟻河流域為依托,大力發展優質稻米產業;加快推進文化、旅游、體育『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巴彥:立足優勢農牧資源,由農產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以巴彥、興隆為兩翼核心,輻射帶動『中東西』三條公路沿線鄉鎮聯動發展;大力弘揚尚德文化;建豬肉制品、玉米大豆深加工基地。
通河:著力推進產業振興工程、生態提昇工程、三產興縣工程、幸福宜居工程,全面建設現代農業基地、低碳工業園區、山水旅游勝地、幸福宜居家園;加快推進農業品牌發展;實現由農業種養為主向農業工業並重的轉型昇級。
木蘭:推進數字化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全力打造百萬生豬養殖加工強縣;加快建設生產系統智能自動化及生產工藝昇級項目,實現礦產資源有序開發、集約利用;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中藥材深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