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摸清家底 配好智囊 做好示范 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2022-05-01 07:30:3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點。

  黑龍江日報5月1日訊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我省是東北黑土區的核心區域,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總面積的56.1%。

  為了保護好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我省通過『摸家底兒』加強監測為保護效果『把脈』,通過『智囊團』探索方法為保護利用『建模』,通過『示范園』引領帶動為推廣輻射『趟路』……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千方百計阻止黑土地不斷退化,守好祖國大糧倉的『命脈』。

  完善黑土地保護監測評價體系

  為了摸清我省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的程度和『十三五』以來黑土地保護實施效果,我省設立了『完善黑土地保護監測評價體系』項目,日前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並下發了《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監測評價項目實施方案》。

  《方案》明確,這一項目主要目標是摸清我省典型黑土耕地質量現狀,形成耕地質量底圖,逐步建立耕地質量數據庫,為黑土地保護分區施策、綜合治理提供依據和支橕。重點任務主要有調查采集土壤樣品,開展土樣檢測、野外測定、數據分析處理及評價等工作。

  具體來說,一是要進行典型地區耕地監測評價。在龍江、同江、賓縣等10個有代表性的縣(市、區)開展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白漿土、暗棕壤、水稻土、鹽鹼土、風沙土等8個土壤類型耕地監測評價,調查采集、檢測分析土樣22650個。另外還要進行黑土地保護工程質量監測。在《黑龍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護規劃》中的1億畝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示范區內,按照每10000畝布設1個監測點調查采集1個土樣,共調查采集土樣10000個,開展檢測、數據分析處理、上圖、評價等工作。

  創建黑土體系提昇科技支橕

  為了進一步加強黑土地保護,省農業農村廳組織了來自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等19家單位、30餘位專家,共同成立了黑土耕地保護協同創新推廣體系(簡稱黑土體系)。這也是全國首個黑土地保護專家體系。

  『今年,我們黑土體系主要有三項重點任務,一是黑土耕地保護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圍繞中厚黑土層、薄層黑土和坡耕地肥沃耕層、白漿土和鹽鹼土障礙消減快速培肥等方面進行技術研發。同時集成地形地貌特征、氣候特點、作物種植結構,分區域形成黑土耕地保護利用「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昇級版並進行示范。此外,還有作物養分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技術集成示范和黑土耕地質量監測與大數據平臺建設。』黑土體系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韓曉增介紹,『體系要以國家項目帶動全省黑土地保護利用聯合創新等方式,促進科技資源的縱向溝通和橫向協作,強化黑土地保護利用的人纔培養和團隊建設,最終建立一支在國際上有影響、在國內具有領軍作用、在全省可支橕黑土地保護利用的科技人纔隊伍。』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