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3日訊 搶抓『三億人上冰雪』和後冬奧時代的歷史機遇,我省出臺《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龍江的『冰天雪地』服務全國,連通世界。同時配套出臺的《黑龍江省支持冰雪經濟發展若乾政策措施》,乾貨滿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在龍江落地生根,並將在龍江大地持續釋放別樣光彩。
冰雪旅游:感受冰天雪地的生態之美
我省提出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目標,建設亞布力、冰雪大世界、橫道河子等冰雪旅游旗艦景區;打造冰雪戶外運動、冰雪旗艦景點、冰雪節慶等冰雪旅游產品體系;完善提昇冰雪旅游度假區、冰雪體驗集合區、冰雪休閑配套區、鄉村冰雪旅游帶動區等冰雪旅游度假體系;推出『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同江—撫遠—哈巴羅夫斯克』冰上絲綢之路旅游線路的舉措;打破冰雪旅游季節限制,開發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項目,解碼龍江『四季冰雪』新業態,延長冰雪產業鏈條,發展壯大冰雪經濟體系。此外,積極推動綜合服務便利化、基礎設施標准化、營商環境再優化等保障措施,不僅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商機,更為廣大人民群眾和冰雪『發燒友』提供『昇級版』體驗。
冰雪體育:體驗冰天雪地的張弛之道
競技體育是速度激情,休閑運動是灑脫超然。曾幾何時,滑冰、滑雪悄然成為龍江兒女的『自帶技能』。從上世紀50年代的『出溜滑』『冰爬犁』,到今天87.1%的學校開設了冰雪體育課程,13所高校設置與冰雪產業、冰雪運動的相關專業11種、專業布點31個,再到每年輸送各類冰雪人纔2000多人;從學校、工廠自行澆建冰場,自發組織比賽,到今天每年澆建3000多處群眾性冰雪活動場所,再到亞布力等雪場的專業賽道,我省的『冰天雪地』不僅孕育出競技體育人纔,『玩冰娛雪』也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方式。
我省以競技體育為抓手,推進多層次冰雪體育賽事,打造冰雪綜合賽事目的地;以休閑健身為抓手,建設適應各類人群的多功能冰雪體育綜合體,推動建設『30分鍾冰雪體育健身圈』;以綜合服務為抓手,深化拓展冰雪休閑運動,謀劃推動特色冰雪活動和全域多業態融合發展;以服務國內冰雪需求、深化國際合作交流為抓手,積極打造冰雪體育名城,『冰天雪地』窗口的潛力和作用也將有效發揮並進一步釋放。
冰雪文化:暢享冰天雪地的時尚之樂
時尚是張揚的個性,文化是時尚的內涵。我省的冰雪文化既體現在《破冰》《我心飛揚》等影視劇裡,《我在黑龍江等你》等歌曲裡,中央大街、果戈裡大街等街區裡,《北極村童話》等文學作品裡,兩極冰雪汽車拉力賽、冬泳、冬捕、冬釣、攝影、繪畫等特色活動裡,也體現在冰上芭蕾、冰上歌劇等劇場作品裡,更是在雪後那洗滌心靈的深呼吸裡。
創新冰雪文化,龍江做優供給。大到一城一域,小到街景街區,冰雪與光影結合的視覺體驗,冷與熱交織的味覺交融,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的融合碰撞,歐陸風情和現代樓宇的交相呼應。我省抓住冬奧會、冬殘奧會歷史性機遇,積極培育冰雪影視、冰雪動漫等新興文化產業,積極挖掘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的冰雪符號,積極舉辦冰雕、雪雕等國際比賽,進一步鍛造冰雪建築、全民休閑娛樂活動,龍江即將成為冰雪文化的新風尚。
冰雪裝備:展示龍江制造的科技智慧
產業振興正當時,冰雪裝備新動能。1958年的廣交會上,『黑龍江』牌冰刀將挪威生產的冰刀砍出缺口,一舉成為中國冰鞋的最高標准,出口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盡管外有『洋品牌』夾擊、內有轉型發展陣痛,讓『黑龍冰刀』從輝煌跌入低谷。但伴隨著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三億人上冰雪』的時代來臨,『黑龍冰刀』再次起航。據報道,『黑龍冰刀』籌建了研發中心,加大了科技研發,豐富了產品線,提昇了品牌知名度,牽頭成立了『冰雪產業戰略聯盟』。在首次聯盟會上簽訂的3萬張訂單中,其中80%出口歐盟國家。『黑龍冰刀』研發生產的冰雪運動裝備和護具也在各大國際賽事上『亮相』,並伴隨北京冬奧會重回賽場,再創輝煌。
我省依托冰雪場地裝備、冰雪運動器材兩個制造體系的產業基礎,面向市場需求,打造適宜冰場、雪場全領域的冰雪裝備產品體系;面向市場主體,學習借鑒國內、國際優秀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加快與知名企業協同發展;面向用戶人群,融入創意設計,打造適合競技體育、大眾冰雪裝備器材;面向科技前沿,加速新材料新技術特別是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冰雪裝備領域應用,大學、科研院所和裝備制造企業推動『產學研』一體發展。與此同時,冰雪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同步發展,更好地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
奧運精神:傳承龍江健兒的堅韌不拔
兒時冰上嬉笑追逐,長大賽場奮勇奪冠。訓練時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和不服輸的性格,讓五星紅旗在冬奧會的賽場上迎風飄揚。羅致煥打破世界錦標賽男子速滑世界紀錄,成為中國第一位世界速滑冠軍,楊揚、王濛、申雪、趙宏博等集中發力,連創佳績,開創中國冰上項目新時代,武大靖、高亭宇、任子威等運動員,不負眾望,接過『奪冠』接力棒,繼續書寫龍江人的精彩。歷屆冬奧會我國獲得22枚金牌,13枚與龍江運動員有關;北京冬奧會我國的9枚金牌,4枚來自龍江選手。
推動龍江振興發展,冰雪經濟是重要動力,奧運精神是內在品格,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為指引,保持知重負重、直面挑戰的昂揚斗志,百折不撓克服困難、戰勝風險,為了勝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