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乖巧可愛的孩子,為何兩次犯罪?作為母親,為孩子痛心和惋惜的同時,也希望你能深刻反思。現在你重組了家庭,又有了孩子,但也不能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指引,望你能……』這些話是佳木斯市中級法院少年審判庭李海艷法官寫給她所審理的一起聚眾斗毆案件被告人母親的《法官寄語》。

這段文字背後,承載的是少審法庭對未成年人成長的殷切關懷。
一審法院審理後,以聚眾斗毆罪分別判處被告人喬某某、張某某、王某、孫某一、馬某某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二個月不等刑期。被告人孫某二曾因犯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因在緩刑考驗期內犯罪,撤銷緩刑,數罪並罰。被告人孫某二經上訴後,二審法院以聚眾斗毆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與原搶劫罪有期徒刑二年、罰金1000元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二年八個月,並處罰金1000元。

本案中六名被告人均是十六七歲的孩子。法院通過分析社會調查報告,發現他們中有四人在離異家庭中長大,跟隨爺爺奶奶或姑姑生活;其餘兩人家庭條件差,父母平時忙於生計,對其疏於管理。本案案發時間為凌晨三點多,這六名被告人的父母都沒有盡到監管責任,後半夜孩子沒回家,父母也不管不問,任由孩子任性妄為。可見,該案六名被告人家庭教育長期缺失,在應防微杜漸的一些關鍵時間節點沒能接受到正確的教育引導,從而誤入歧途,引發犯罪。
當家庭結構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導致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交流失衡,人際關系冷漠,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點和叛逆心理。許多未成年人在家裡得不到愛和精神生活的滿足,往往會向外尋求精神支持和寄托。還有一些家長不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長規律,教養不當,導致未成年人產生逆反心理,發展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抗拒社會道德和法律。由於他們心理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在不良環境的影響和壞人的教唆、引誘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法院在給六名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送達判決書時,要求這些人接受家庭教育,並向他們逐一宣讀了法官寄語,送達《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告知書裡列明了家庭教育責任內容及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的法律後果。家長們認真閱讀後,向法庭簽署了《家庭教育責任承諾書》,承諾將深刻反思自身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擔負起為人父母的職責。

其中一個孩子的媽媽在簽字後向審判長含淚訴說,感謝法院給了孩子早日回歸社會的機會,感謝對自己的教育,讓自己可以重新做一個好媽媽,彌補往日的過錯,並向法官深深鞠了一躬。主審法官拍了拍這位媽媽的肩膀,告訴她,家長盡心盡力,孩子知錯能改,以後一定能用自己的努力洗刷掉舊日的污點,成為新時代的好青年,同樣擁有閃閃發光的人生。
家庭教育缺失在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中佔比日趨加大,佳木斯中院少年審判庭結合全市兩級法院少年審判工作實際,堅持『立足審判、做強延伸』。
在原有對未成年被告人送達《法官寄語》基礎上,創新增加向未成年人父母送達《法官寄語》及《告知書》《承諾書》,將法官的希冀同家長的行動建立連結,以達到寄溫情得實效的良好效果。
找准癥結點,提高《法官寄語》的個性化和針對性,為家長在家庭教育問題上撥開迷霧,用充滿溫情和希冀的話語在裁判文書之外寄托少年審判法官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加強同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與相關機構制定《關於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實施辦法》,采取多種行之有效方式,將犯罪預防端口前移,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