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微創中的微創』:黑龍江省醫院普外四科成功為75歲老人在腹腔鏡下行直腸癌根治術(NOSES)
2022-05-16 09:33:42 來源:東北網  作者:林穎 董宇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黑龍江省醫院普外四科收治了一名75歲高齡直腸癌患者,考慮到患者曾動過大手術,腹部遺留較大手術瘢痕,如本次再行開腹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腹部勢必再次增加較長手術切口。普外四科主任沈繼偉綜合考慮後,決定采用NOSES技術,在腹腔鏡下,完成全部手術操作。此術式被稱為『微創中的微創』,僅需在患者腹部打幾個毫米級的『穿刺操作口』,切除的直腸腫瘤則從人體自然腔道(肛門)取出體外。由於患者無手術切口,恢復迅速,術後第一日便可離床下地活動,還免除了可能因切口感染所帶來的換藥痛苦。

  據沈繼偉主任介紹,王大娘今年75歲了,雙鴨山友誼縣人,因身體不舒服在當地醫院行腸鏡檢查時發現有直腸隆起性病變,為求進一步診治,王大娘慕名來到了黑龍江省醫院,住進普外四科。沈繼偉主任為王大娘進行了詳細檢查,最終病理結果提示為直腸局部癌變,需要手術切除治療。

  『患者既往曾因胃潰瘍行胃大部切除術,腹部遺留較大手術瘢痕,如本次再行開腹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腹部勢必再次增加較長手術切口。』沈繼偉主任介紹說,『綜合考慮患者病情後,我們決定采用現在比較流行的NOSES技術,經自然腔道為患者進行手術切除治療,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長手術切口為患者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

  術前准備完畢後,沈繼偉主任在腹腔鏡下為王大娘進行了直腸癌根治術(NOSES),消化科醫生首先用納米碳標記了直腸腫瘤位置,手術采用5孔法,其中1個為12毫米Trocar(穿刺)孔,1個為10毫米Trocar(穿刺)孔,剩餘3個均為5毫米Trocar(穿刺)孔。術中,沈繼偉主任在腹腔鏡下常規切除直腸腫瘤並清掃周圍淋巴結,切除的直腸腫瘤自人體自然腔道(肛門)取出體外,經肛門置入管型吻合器行直腸-結腸端端吻合,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患者手術切口僅僅為腹部5個毫米級的Trocar(穿刺)操作孔,相比於傳統直腸癌手術的長切口,患者術後恢復迅速,術後第一日便可離床下地活動,大大降低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術後墜積性肺炎、血栓栓塞並發癥的發生,同時患者無手術切口,還免除了患者可能因切口感染所帶來的換藥痛苦。

  沈繼偉主任對此表示,傳統結直腸癌開腹手術腹壁上是一條長約25厘米左右的切口,常規腹腔鏡手術是幾個穿刺孔加一條長5cm左右的切口,而腹腔鏡NOSES手術是腹壁上只有幾個小穿刺孔,沒有其它任何切口,被譽為『微創中的微創』,目前該術式是最近幾年來國內外前沿術式。由於該手術避免了腹部輔助的取標本切口,腫瘤的切除、腸管的吻合整個手術過程全在腹腔鏡下完成,因此對術者的腹腔鏡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

  沈繼偉主任同時強調,與傳統的腹腔鏡手術相比,NOSES手術既同樣擁有微創、視野清晰、操作精細、出血少、恢復快的特點,還能最大程度保留腹壁的功能,避免了切口疝的發生,術後疼痛明顯減輕,加速患者術後恢復,符合快速康復理念。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具備良好的美容效果,幾乎沒有疤痕,減輕了病人的心理負擔。

  據了解,黑龍江省醫院普外四科主任沈繼偉近年來不忘初心,以患者為本,為減輕患者的手術痛苦,不滿足於目前治療現狀,在醫術上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手術水平,多次留學日本學習深造腹腔鏡技術,並在省醫院率先開展NOSES手術,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並始終秉著開拓進取,追求卓越的理念,以期在今後的工作中再創新篇。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