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七臺河:搶抓變革機遇 借勢換道超車
2022-05-20 09:3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宇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20日訊 站位國內和國際、立足當前和未來,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宏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超前的意識擘畫了龍江振興發展藍圖。七臺河正以篤行不怠、追求卓越的精神,真抓實乾,奮發進取,力爭在發展生物經濟上有新提昇,在發展數字經濟上有新進展,在發展冰雪經濟上有新作為,在發展創意設計上有新起步,努力實現加快發展、趕超發展、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新的時代答卷。

  數字賦能 擘畫『一號工程』藍圖

  以數字為杠杆,七臺河經濟社會發展正經歷著深層次變革。

  年初,七臺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七臺河市數字經濟發展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1號文件《七臺河市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已成為指導七臺河數字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這個實施方案明確地定下了今年的發展目標:到2022年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全面昇級,公共領域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機制初步成型;數字應用領域逐步擴大,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實現初步融合;以數字政務為基礎的數字政府建設進一步完善,部分產業項目完成數字化演變;數據精准度顯著提昇,市域內數據壁壘核心技術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數據資源要素實現協同配置,開放、高效、健康、安全的數字經濟基座初步形成。

  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昇級。在七臺河雙葉家具實業有限公司,自動生產線共有28條,佔總生產線的74%。智能化設備制定的生產優選方案,可使板材利用實現最大化,出材率由50%提昇至68%,直接降低了生產成本。車間裡的自動化設備可獨立完成精加工所需要的鋸、銑、鑽、砂等工序,只需要輔以簡單的檢驗和修砂即可完成以前需要十幾個老木匠完成的工作。

  在勃農興達機械有限公司,生產制造過程逐步實現了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產品制造過程中,數控化率達85%,生產效率提高了52%,產品合格率由原來的98%提昇至98.24%,運營成本降低25%。由於應用了智能化設備,勃農公司的核心產品——精密播種機,成功在全國市場搶佔到大量份額。

  黑龍江海外民爆器材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國同類行業單體產量最大的生產線,從原材料生產到制藥,再到裝藥和包裝工序,包括最後裝車,都實現了機械化、智能化生產。企業的年產量從原來的6000噸提昇到現在的1.8萬噸,車間工人從原來的30人減少到現在的5人。

  數據的歸集整合和數據壁壘的打通,也令百姓辦事更便捷。不動產登記原來需要跑4個窗口,現在只在1個窗口辦理,辦理時間從原來的3個工作日變為即來即辦、即辦即走。抵押登記和轉移登記也從原來的14個工作日辦結,變為現在的1個工作日辦結,個人不動產交易登記辦理時間也由原來的45分鍾縮短到8分鍾。

  目前,七臺河市共完成編目梳理743條、數據歸集168萬條,目錄梳理覆蓋度達到了92%。4月份,在全省政務數據目錄資源梳理工作排名中,七臺河位列第一。

  產業集聚 生物經濟蓄能城市轉型

  近幾年,七臺河人將發展的目光聚焦於市區東部,那裡的江河園區正承載著七臺河市產業布局調整和加速經濟轉型發展進程的歷史重任。黑龍江江河經濟開發區是全省僅有的三個省級化工園區之一,作為七臺河市生物產業的主要承載區,它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園區內的道路、供電、熱電聯產、供排水外網、淨污水廠、固廢填埋場等關鍵性基礎設施已具備運營條件,七臺河經濟開發區生物技術產業園各類配套設施建設進入收尾階段,生物經濟項目發展所需的一切基礎設施都已准備就緒。

  在興糧玉米淀粉加工、中利黃體素提取等生物發酵項目基礎上,七臺河市成功引進了百億級聯順生物醫藥項目,項目一期即將投產;中瑯生物的葉酸、衣康酸等項目即將投產;辰能、興發生物質發電項目已經投產;以康草堂藥業、利民藥業等為代表的中藥飲片加工產業,榮盛達、聖海奧斯、利健生物為代表的健康食品產業,初具規模和品牌效應……隨著一個又一個產業項目的確立,七臺河生物經濟正呈現出集聚發展態勢。

  聯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綠色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建設現場,7條在建的生產線火力全開,其中4條生產線已進入設備、管道儀表安裝階段;熱電聯產項目、污水處理項目、生物肥項目、生活服務區、質量研發區等輔助配套工程快速推進,預計今年7月投產。項目投產後,每年可消耗玉米、大豆110萬噸,並將吸納5000名以上的產業技術工人就業,引進數百名制藥和化工方面的專業技術人纔,進一步帶動農業、煤炭、運輸、服務、農副產品深加工、養殖等十幾個行業的發展,對七臺河市及周邊甚至是黑龍江省經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寒地龍藥』作為發展生物經濟的重點板塊也備受關注,七臺河市康草堂飲片藥業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全省加快發展生物經濟的良好契機,不斷依托地理優勢,延展產業鏈條,讓『寒地龍藥』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為生物經濟注入新動能。這家集中藥材種植、種苗繁育、生產加工、直營店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中藥企業將通過種植基地+農戶+公司的模式,研發精細化產品,打造地方品牌,讓『寒地龍藥』走向全國。

  在生物經濟這條賽道上,七臺河正在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集中度高、競爭力強、示范效應明顯的生物產業聚集載體,形成『一極引領、三基共建、多群協同』的特色化、差異化產業發展新格局,以提速競跑的姿態擁抱生物經濟時代。

桃山湖。蘇亞東攝

  搶抓機遇 推動創意設計走入快車道

  提昇雙葉家具公司、勃農興達農機公司、聯順生物制藥等企業的創意設計能力和工藝水平,延伸產品產業鏈條;深度挖掘勃利黑陶的文化內涵,加強時尚設計,實現文創產品的效益轉化;著力發展冰雪文化創意、民俗文化創意、時尚文化創意、工業文化創意,依托桃山區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園區,培育市級文化創意中心……4月27日,《七臺河市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2-2030年)》《七臺河市支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政策措施》的印發實施,吹響了七臺河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的集結號。

  雖然七臺河創意設計產業起步較晚,但具備發展創意設計產業的一定條件。七臺河市擁有冠軍文化、抗聯文化、礦工文化、創業文化、冰雪文化、肅慎文化等豐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省級非遺項目11項,省級生產性示范基地2個,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0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8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4人、市級工藝美術大師10人。七臺河職業學院設置設計類專業3個,設計類在校生200餘人,為七臺河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提供了人纔儲備。全市規上企業115戶,涵蓋農產品加工、家具、醫藥、機械制造、煤化工等多個領域,這些都為創意設計和工業設計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面臨機遇與挑戰,七臺河將依托歷史文化、生態、產業等優勢,明確通過創意設計賦能綠色食品、冰雪運動休閑產品、工藝美術、高端裝備、家居用品、生物醫藥、動漫及短視頻、雲展演8個重點領域。同時,依托七臺河經濟開發區、江河經濟開發區、勃利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建設,打造創意設計『園中園』『產業園』,聚焦優勢產業項目打造『設計+』產業鏈,通過招商引資、利用省市兩級扶持政策,加大域外創意設計企業、機構和人纔引進力度,擴大市場主體規模,助力七臺河市創意設計產業實現換道超車。

  創意設計產業發展離不開利好政策的支持。《七臺河市支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含金量』十足:對新設立的創意設計企業,一次性投入30萬元以上,經審核符合要求的,給予不超過投入金額20%的一次性補助;向金融機構申請固定資產貸款30萬元以上的,按照貸款利息實際發生額,給予原則上最高不超過30萬元/年的全額貸款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3年。

  七臺河從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構建創意設計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打造品牌、激活市場需求、強化要素支橕等5個方面制定了17條扶持措施,明確主要扶持工業設計、時尚設計、平面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4類創意設計產業,用真金白銀提供支持,推動創意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

  乘勢而起 推動冰雪經濟『更上一層樓』

  冬奧已散場,冰雪不降溫,『冬奧冠軍之鄉』七臺河正持續為冰雪經濟發展拾柴加薪。

短道速滑運動員在訓練。 董延海攝

短道速滑冠軍館內的金牌榜。徐志文攝

  七臺河搶抓『後冬奧』時代冰雪經濟發展契機,出臺了《七臺河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的實施意見》及《七臺河市支持冰雪經濟發展若乾政策措施》,七臺河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及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聚勢勃發。

  培養好冰雪體育人纔,纔有冰雪體育的輝煌。近日,七臺河市短道速滑教練員培訓班開班,七臺河市經驗豐富、知名度高的短道速滑教練員為全市短道速滑教練員傳授選材訓練、體能訓練、裁判規則等短道速滑執教知識和經驗。

  與此同時,七臺河市將借助『省隊市辦』模式、地市級隊伍直接向國家隊輸送優秀運動員通道等優勢,打造七臺河冰上運動全國培訓基地,讓更多的運動員滑向世界賽場,登上冬奧冠軍領獎臺。目前,擬建運動員公寓和短道速滑氣膜館已進入選址階段。而今年3月設立的寶泰隆短道速滑運動發展基金,也將為培養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舉辦重要體育賽事助力。

  今年,七臺河市將加強體育產業項目招商,引進國際、國內知名的冰雪體育用品生產加工企業,未來逐步建成集生產加工、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冰雪體育用品和器材生產加工基地,形成體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近期,七臺河市政府辦與七臺河市眾興汽車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舉行了眾興健身器材項目簽約儀式。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帶動200餘人就業。

  七臺河正努力利用原有的冰雪旅游基礎,建設冰雪旅游景區,豐富高品質冰雪旅游產品,培育精品冰雪旅游線路,結合冠軍路、冠軍橋、體育中心、滑雪場、萬寶荷花池室外滑冰場等具有冠軍元素的景觀,打造冬奧冠軍城探秘之旅活動品牌。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