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從伊春轉型發展 看『兩山理論』生動實踐——寫在首個『伊春生態日』來臨之際
2022-05-23 10:47:00 來源: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省伊春市位於小興安嶺腹地,境內山川秀美、林草豐沛、花木蔥蘢、松濤悠揚,享有『祖國林都』『紅松故鄉』『天然氧吧』的盛譽。伊春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3.8%、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原始紅松母樹林、40萬公頃的廣袤濕地、702條純淨無污染的天然溪流,群山翠染、層林碧透,是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天下游客傾情奔赴的旅游勝地。

  伊春的山水,蒼遠澄澈,浮躍著鴻蒙初啟的星光。

  伊春的草木,柔韌靜美,穿透千年風雪芳菲如故。

  談及伊春,美感躍然。伊春的美,美在自然,美在生態。伊春的生態儀韻中匯聚著天然芳姿、世情關愛,蒼茫悠遠裡溫情回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和合之美暖天地、撼心魄。生態伊春幾經風雨淘洗、春光照拂,終於走出了『獨木經濟』的范式,拓開綠色發展宏圖,在綠水青山、玉樹瓊枝裡展開了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

  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伊春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思路,摸索接續產業發展路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轉型發展中的伊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實踐遵循。六年來,伊春人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砥礪前行,改革創新、轉型發展,全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護美綠水青山、舞動冰天雪地、做大金山銀山。伊春山水、伊春人民沐澤著『兩山理論』的光輝走進了和諧發展的美麗新境界。為了更好地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穩中向優、持續踐行『兩山理論』,扛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增進林區人民福祉,2021年12月,伊春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決定,將每年5月23日設立為『伊春生態日』。今年5月23日為首個『伊春生態日』,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巨幅石碑已於今日在上甘嶺溪水經營所落成,成為伊春的新地標。生態興則文明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著中國人民邁向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生態文明新時代。綠水青山處,夢裡桃源間。『兩山理論』引領著伊春人民構建山青水秀、物阜年豐的生態家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優渥的自然環境滋養著人類的身體與心靈,維系著生態平衡與安全,使得人類文明可以持續繁榮、綿延昌盛。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施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是基於民生現實、立足長遠的千秋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任務,是關乎人類未來福祉的至上大道。民生保障和生態建設都是『國之大者』,都是黨和國家最深的牽掛。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伊春考察時提出了『林區三問』: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麼樣、林區生態保護怎麼樣、林場職工生活怎麼樣;作出了『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的政治囑托。六年來,伊春人民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奏響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交響曲,鋪陳著生態建設持續發力、職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幸福畫卷。

  老樹逢春著新花,半向朝暉半桑麻。伊春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也是新中國第一批開發建設的老林區。1948年,為了支援解放戰爭,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進駐小興安嶺腹地,開始了大規模木材開采,為國家貢獻了大量優質木材。據統計,自1948年開始木材采伐到2013年全面停伐,伊春市累計為國家提供木材2.7億立方米,佔全國國有林區的五分之一,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熱播的電視劇《青山不墨》再現了那一歷史時期的輝煌。同時,隨著木材開采量的增加,林業資源危機合並著森林生態危機逐漸顯現,依靠『獨木經濟』支橕的老林區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伊春林區成為全國資源消耗最快、貧困程度最深的老林區,陷入了資源性、結構性、體制性、社會性四大矛盾交互並行的困境,經濟轉型發展迫在眉睫。老林區的出路在哪裡?如何纔能跳出『越伐越窮,越窮越伐』的巢窠?林海蒼茫,路在何方?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為伊春指明了方向。伊春的轉型發展,唯有守住生態,改革創新謀求綠色發展。伊春曾經的輝煌源自大自然原生態的厚予,其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走向也必然是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有序發展、綠色發展。隨著樹木采伐節奏的漸弱漸止,山川草木得以休養生息;隨著『兩山理論』實踐的日益深入,山河林木得以反哺和滋養,植樹造林、愛山護綠已經融入林區人的煙火日常。林區人民用勤勞的雙手、熾熱的情懷,一寸寸、一分分培植著伊春的和美生態。立足生態保護與轉型發展,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生態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伊春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出鏗鏘步伐。向森林要碳庫,打造『森林碳匯城市』;向旅游要品牌,打造『森態旅居城市』;向數字要增量,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向林下要空間,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區』。

  逐光而行,前景自然無限光明。改革是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2018年10月22日,黑龍江省伊春市森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優化整合了原伊春林業管理局及所屬森工企業,成為全國六大森工集團之一,伊春延續了60多年的『政企合一』體制徹底破冰,啟動了老林區轉型發展的新篇章。依托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和國土空間優勢,伊春森工集團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貫通供應鏈,打造『區塊鏈』,鑄造品質可信化、定價精准化、品牌高端化、價值最大化的生態產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建構著生態保護和生態價值轉換的綠色藍圖。通過推行林下種植養殖、開展森林食品精深加工、開發森林生態旅游市場等多項措施,伊春終於大步跨出了『獨木經濟』范式,確立了『生態立市、旅游強市』的發展定位,深耕主業、並舉多業、培育新業,做優做強森林生態旅游主業,推進農林特色產業一體發展,推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賦能昇級傳統優勢產業,更好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加快推進『興安嶺生態銀行』試點建設,全省首例森林碳匯簽約儀式在伊春舉行,標志著我省在推進生態價值轉換上邁出新的步伐,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伊春貢獻。崛起中的森林生態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藥等『五大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47.6%,比2016年提高了7.2個百分點,有序完成了綠色經濟對『獨木經濟』的置換。以旅游業為例,五年來,累計接待游客65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實現了老林區旅游業產值從零到百億元的突破。曾經無人問津的山溝溝變成了旅游熱土,其所附帶引發的康養效應及小眾經濟范式也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是伊春百姓安身立命的無盡寶藏。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抓好『兩大重點、五項行動、三推進、雙振興、五提昇』的主要任務,在新征程上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伊春。剛剛閉幕的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實施生態振興計劃,著力建設綠色龍江,清晰擘畫龍江奮進新征程、再創新輝煌的宏偉藍圖,也指明了我們的前進方向。伊春市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科學把握『森林是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定位,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大政治責任,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伊春樣板』,為建設綠色龍江、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護一脈青山,養萬物之生。依托於日臻完美的林區生態,富餘的林業職工迎來了再就業的春天,他們在旅游服務、藍莓種植、北藥采種、木藝設計、網紅等新領域縱橫馳騁、活力四射,創造著不負青山不負人的綠色財富。充分就業保障了職工的收入,伊春森工集團在冊職工年人均收入由改革前的2.7萬元增加到4.18萬元,增幅55%,林業職工的幸福感顯著提昇。伊春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林區人民群眾。近兩年來,伊春市共謀劃推進民政重點項目30個、總投資4.06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建設,對於我市完善民政基礎設施,優化社會服務供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上甘嶺林業局退休職工劉養順的家,實地察看民生狀況。習近平總書記細心地詢問劉養順家老房子修復、水電路改造等一家人居住生活情況,了解停伐後林業工人的收入渠道。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激勵增強了這位林場老職工的創業信心,於同年籌措資金開起了農家樂,借力溪水公園的良好生態,游客紛至沓來,收益日豐,年收入在十萬元以上並帶動了當地農家樂的發展。養順農家樂帶火了一條街。溪水經營所的農家樂從2016年起步,到現在發展到34家,吸納近千人就業。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萬紫千紅准備著,只待新雷第一聲。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指引下,伊春市委市政府強化生態觀念謀振興,闖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伊春的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老林區的綠色旅游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韶光,成為百姓幸福生活的新載體。當前,伊春的森林生態旅游已經初具規模,旅游品牌『森林裡的家』已經頗有影響力,努力營造『人和心,總有一個在伊春』的更新、更優旅游體驗。森林生態旅游的勃興帶動了創意產業、特色制造、特色種植、網紅等小眾經濟的發展,新的創富崗位不斷湧現,林區人不必再背井離鄉求發展,守著青山塑金山。伊春,在『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中,書寫著『林區三問』的時代答卷。

  綠水青山,野花啼鳥,已把此心留住。

  青山不墨,綠水靜澤。大自然以其博厚深廣的襟懷涵養著萬千生命,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與前提。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伊春考察時指出:『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我國生態資源總體不佔優勢,對現有生態資源保護具有戰略意義』。中華民族向來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態理念深入骨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中,大自然深蘊著人類的福祉、人類厚植著大自然的資稟。人類生於斯長於斯,是自然的一部分,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的行為只有符合自然規律,纔能與之和諧相處,共享和合之美,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是一條遞增幸福的光明之路。小興安嶺大森林是伊春最大的家底、生態資源是伊春最寶貴的財富。今日伊春,生態觀念深植人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基調在青山綠水間奏響。伊春,以澄澈的藍天、清冽的碧水,馥郁的松林、豐茂的濕地,構建著林區百姓的和美家園,構築著美麗中國的生態屏障。伊春,在『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中,破繭而出,振翅高飛。

  溪水湖畔,水光瀲灩晴方好,紅松故鄉,青山迭翠正當時。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