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3日訊(記者 王亮)目前,黑龍江省旱田作物已開始陸續播種,水田進入插秧高峰期,田間管理已進入關鍵階段,記者從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獲悉,日益完善的『掌上植保』APP已成為種植戶、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病蟲害監測與防治的『大管家』。農戶只需動動手指,定位自家耕地位置,就可即時獲取周邊地塊病蟲疫情發生動態,為病蟲防控做好准備,並獲得防控指導意見。
平臺數據,解決行業痛點
『掌上植保』APP是省植檢植保站、省植物保護學會聯合創新開發的強化末端發現、推廣綠色防控、加強科技宣傳與應用的公益性智能化、數字化管理平臺,是一款集病蟲疫情發生信息采集、預報發布、病蟲諮詢問診、科學防治指導、植保知識學習與培訓、市場供求關系搭建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掌上應用APP。

田間現場培訓。資料圖
目前,全省已設立4000個病蟲疫情監測點,覆蓋了全省農區,『掌上植保』APP已吸納植保專家277位、植保會員1417位、防治組織30餘家、農藥經營門店5200餘家、種植大戶8500餘個,平臺注冊人數截至目前已達到5.3萬餘人。
『這些用戶和采集的數據為平臺正常運營提供了堅實基礎。』省植檢植保站站長宋顯東表示,病蟲疫情末端發現能力弱、數據采集難度大、信息渠道雜亂是植保行業的痛點。『掌上植保』APP的推出,為解決這些問題創新開闢出一條有效路徑。今年,為更方便服務廣大種植戶,在『掌上植保』APP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掌上植保』微信應用小程序。
隨時報送,讓病蟲『無所遁形』
平臺好不好,用戶說了算。記者電話采訪了東寧市三岔口鎮幸福村農民鄧岩,52歲的她,今年種植了50畝水稻,做了三年植保員,算是見證了『掌上植保』的成長。她每年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兩個村子的大田作物病蟲害和疫情發生情況等的監測調查、信息報送和防治指導工作。

鄧岩正在監測調查中。資料圖
依托『掌上植保』,她可以劃出所負責的監測區域,並為區域內農民提供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發生趨勢。鄧岩告訴記者,病蟲疫情發生期,平臺會自動派發監測任務,每5天完成一次調查,走遍監測范圍內的田間地頭,排查稻瘟病、粘蟲、馬鈴薯甲蟲等多種病蟲疫情,實時上傳調查數據、病蟲害圖片等信息。
『我17歲開始種地,接觸各種病蟲害,但當植保員這3年學到的東西,比我種地30年還要多。』鄧岩表示,她將會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生產中,為植保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數據閉環,提昇工作效率
每年這個時候,省植檢植保站的林正平研究員都極為忙碌,他今年打算要做50多項新技術試驗示范,這對於他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而依托『掌上植保』,他的工作效率將得到很大提昇。
林正平告訴記者,『掌上植保』根據植保部門業務需要,整合病蟲疫情測報、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專業化防治組織登記管理、節藥噴頭申請發放、試驗示范調查、農藥使用調查等工作內容,實現了手機端便捷化的數據閉環管理,數據統計的時效性和准確性大幅提昇,也極大程度減輕了廣大植保員和植保部門的工作強度,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昇。
省植檢植保站宋顯東表示,未來,要持續將『掌上植保』數字化建設工作和宣傳推廣工作作為植保工作重點,加大普及應用力度,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實現田間管理『掌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