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看肇東如何把『大苞米』做成大產業
2022-05-24 07:11:46 來源:東北網-極光新聞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苞米』之『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非褒義,往往會與『原字號』、粗加工聯系在一起。

  近年來,以種『大苞米』出名的肇東市在種植端『精耕』,在加工端『細做』,補鏈、延鏈、強鏈,實現了玉米產業集中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

  憑借寒地黑土自然優勢,高水平的種植技術和加工企業吃乾榨淨的生產能力,肇東『大苞米』之『大』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大苞米,大產業。

  300萬畝玉米實現精耕細種

  5月14日上午,陣雨。

  肇東市海城鎮靠山村千畝玉米示范園區內大型耙地機、播種機、鎮壓機輪番上陣,冒雨作業,不到4個小時,570畝玉米地播種完畢。

  『這塊玉米地播完,全村玉米就都種完了!』在播種現場,頂著呼呼的西北風,靠山村黨支部書記、靠山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趙剛向記者介紹,由於氣溫偏低,今年玉米播種較往年拖後近半個月,不過由於采用了良種和良法種植,搶回農時不成問題,不會影響秋後收成。

  靠山村有耕地13850畝,在土地經營上,農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實現了整村托管、全程托管;在種植上,采用『大壟雙行』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提起『大壟雙行』,在現場指導的肇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韓志強告訴記者,『大壟雙行』是非常成熟的玉米種植模式。其優勢一是實行寬窄行種植,使作物田間布局更加合理,有力於通風透光;二是增大了壟體,將深松納入這個技術體系,更有利於蓄水保?,增加抗旱抗澇能力;三是合理增加了作物密度,提高了產量。

  『采用「大壟雙行」種植,密度增加15%,產量增加10%以上,其優勢特別明顯。』韓志強說,在田間管理上,肇東采用良種良法,綜合利用生物防治,無人機防控技術和手段,適度增加高油、高淀粉等玉米品種種植面積,引導農戶朝著綠色、有機、優質、專用方向發展。

  目前,肇東市在全市推廣『大壟雙行』玉米種植面積3萬畝,全市建立5個『大壟雙行』高產示范田。

  『一般一般,全省第三。』韓志強調侃說,玉米種植面積位列全省第三的肇東市克服不利氣候影響,截至5月18日全市玉米播種全面告捷。

  肇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明哲介紹,肇東市總耕地面積380萬畝,在350萬畝的糧食作物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

  種植基礎牢固,良種良法助力,補貼政策加持,科技支橕給力,肇東300萬畝玉米實現精耕細種,連年豐收。2021年,肇東市玉米總產16億公斤,其產量位居全省前列。

  玉米成為肇東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接受記者采訪時,肇東市副市長劉志宇信心滿滿地說:『肇東市是國家產糧大縣,近年來,在惠農政策支持和指引下,玉米播種面積穩中有昇,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率逐漸提昇,農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全市乾群齊心合力,做大做強玉米產業,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為國家糧食安全多做貢獻!』

  160萬噸玉米實現『吃乾榨淨』

  5月15日中午,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肇東星湖)廠區光影斑駁,少見人蹤,車間內卻是一派繁忙景象。

  肇東星湖是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旗下廣東肇慶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獨資子公司,2011年進駐肇東。

  2011年,該公司投入1.5億元對工廠進行技術改造,3.5萬噸氨基酸項目當年投產;2015年,該公司調整產品結構,轉產腺?、肌?等高附加值產品,核心產品肌?和腺?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2019年6月,作為全省重點工程和『龍粵合作』重點項目,肇東星湖斥資6億元建設生物發酵產業園,建設核?、核酸類系列產品多功能生產線,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際具有領先技術水平的『I+G』新品。2021年產值達到4.87億元,較2020年產值翻番。

  『星湖科技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所以選擇北上肇東,其初衷就是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資源與星湖科技核心技術優勢,發展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開發當地綠色食品產業鏈。』

  肇東星湖公司綜合部部長謝剛已經在肇東工作生活了10年,操著一口流利的廣式東北話:『星湖科技在玉米原材料主產區打造戰略性產業基地,目的就是承接星湖科技產能戰略轉移。』

  謝剛說,借助原料優勢,11年間,肇東星湖公司通過三次技術改造、昇級和建設,年可消化玉米10萬噸,2021年實現產值、收入雙翻番。

  『目前,我們的產能在全球市場是數一數二的,年產量達到1萬噸,產值10億元。

  在肇東星湖公司產品展廳,謝剛向記者介紹該公司生產的肌?酸二鈉(IMP)、呈味核?酸二鈉(IMP+GMP)、肌?等系列產品。『這些產品為方便面、火腿腸、優質醬油等食品增色添香,必不可少,其成分是傳統食品添加劑谷氨酸增鮮度的200倍。』

  交談中,謝剛對肇東市的營商環境贊不絕口,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表示,肇東星湖公司未來將繼續依托當地豐富的玉米資源和能源優勢,做大做強『I+G』系列產品,打造成核?、核?酸類系列產品生產的頭部企業。

  肇東市農業農村局一級主任科員蔡勝介紹,肇東年產玉米160萬噸,星湖科技消化玉米的能力在肇東『並不上數』,以中糧生化能源、成福生物科技、星湖生物科技為代表的12家玉米精深加工企業年消化玉米達到225萬噸,『僅中糧生化一天就吃掉2000噸,本地玉米吃乾榨淨尚供不上這三家企業70%的生產負荷。』

  玉米生化產業鏈『鏈長』上任,目標100億

  肇東『大苞米』一直是肇東農業主栽品種、主導產業,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玉米生化產業鏈條。

  肇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明哲介紹,圍繞玉米種植,目前肇東全市有各類農業合作社2040家,入社耕地612000畝。

  肇東市現有中糧生化能源、成福生物、星湖生物、隆信銳意、大信農業、王老寶、柳氏草業等12家玉米精深加工企業,年加工玉米225萬噸,精深加工產品100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本地玉米年轉化率80%。預計今年可加工轉化玉米250萬噸,本地玉米轉化率可達90%。

  『年產32億斤(160萬噸),產量居全省前三,但肇東本地玉米是不夠本地加工企業利用的。』蔡勝說。

  據了解,為加快產業鏈競爭優勢,推動主導產業壯大,肇東市從今年開始重點打造『六大產業鏈』,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玉米生化產業鏈』。近日,肇東市政府制定了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在包括玉米生化產業鏈發展上實行『鏈長制』,確定一名市委常委、副市長擔當玉米生化產業鏈鏈長。

  肇東市玉米生化產業鏈鏈長、肇東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博輝表示,玉米生化產業鏈的重點任務是利用3到5年時間,培育壯大以玉米生化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配套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在鞏固現有酒精、肌?、鳥?、腺?、氨基酸、賴氨酸等產品基礎上,向電子酒精、纖維素乙醇、聚乳酸、腺嘌呤、合味、小品種氨基酸等產品延伸。到2026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目標。(來 源: 綏化日報)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