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5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成為國家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國家將連續3年每年給予哈爾濱市7億元的資金支持。這是哈市近年來在供熱領域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尋找新能源替代燃煤供熱的積極實踐結果。
當前,哈市的供熱能源以燃煤為主。近年來,哈市燃煤供熱企業全力開展清潔供熱的脫硫脫硝減排技術改造,目前,主城區大型燃煤鍋爐已全部達到超低排放要求,城區40蒸噸以下的和周邊市縣一批小鍋爐面臨改造難度大、成本高問題,也在積極解決,這讓新能源供熱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期。
據了解,目前,哈市把城市污水、廢氣等變廢為『寶』,成為供熱新能源,伴隨很多新能源供熱項目陸續投用,將改善全市的供熱能源結構。以黑龍江華熱能源公司為例,近年來該公司集中精力回收工業餘熱,先後投資1.5億餘元,完成了哈爾濱煉油廠、中國藍星哈爾濱石化公司的冷卻水餘熱回收,實現可供熱面積210萬平方米。
新能源供熱方興未艾。可用的新能源有多大的規模?哈市企業對城市可用能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評估和實地踏查。
關注城市工業餘熱10多年的黑龍江華熱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劉立東告訴記者,目前已掌握的哈市餘熱資源若得到回收,可實現供熱面積2000萬平方米,未來將會挖掘更多可回收能源。
據大唐熱電公司副總工程師宋暉介紹,為充分利用發電設施,他們用部分自己發的電,直接轉化成熱能用於供熱。為此,他們建設了4臺50MW的電鍋爐,可供熱400萬平方米。而把城市污水熱能利用起來的污水源熱泵技術掌握者哈工大金濤公司,在完成了30萬平方米哈爾濱學院小區供熱示范項目後,加大發展力度,實地踏查了全市污水可利用量。哈工大金濤公司董事長李金峰告訴記者,哈市主城區污水日處理量為100萬噸,污水餘熱能源至少可滿足3000萬平方米以上供熱面積需求。他們最後確定了16個可實施的污水熱源回收項目,建成後可回收熱源供熱2762萬平方米。該項目經過哈市發改委審批後,將獲得國家30億元資金支持。
據哈市發改委總工程師唐建國介紹,新能源供熱潛力巨大,且技術已經成熟。但據業內專家介紹,目前新能源供熱應用不足5%,應用速度亟待加速,同時需要一個配套完善的新機制促進開發落實。工大金濤、華熱能源等公司負責人均建議,政府要從政策、資金、獎罰等方面多管齊下,讓新能源的價格具有競爭力,吸引熱企主動選擇新能源熱源,這樣纔能促進新能源供熱規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