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貴的土壤資源,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約2.78億畝,其中黑龍江省有1.56億畝。黑土地開墾以來一直處於高強度利用狀態,部分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生態功能退化。黑龍江省正采取多種措施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守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漚糞減藥減化肥 黑土地產出更『綠』
『過幾天又得天天早起收拾蟲罐了。』在黑龍江省富錦市長安鎮高家村,水稻種植大戶姚洪田指著田埂上的太陽能殺蟲燈笑著說,每到盛夏,他每天早晨都能從燈下的小罐裡清理出很多死掉的害蟲。這種物理滅殺害蟲的方式使農藥用量大大減少,種出的水稻農殘少,在市場上每斤能多賣兩三分錢。『以前農藥用得多,地裡都沒有青蛙,現在小時候「聽取蛙聲一片」的記憶又回來了。』姚洪田說。
在黑龍江,一味多用農藥化肥的種植模式正逐漸被摒棄,科學施肥正成為共識。在望奎縣火箭鎮廂蘭二村,村民張井山站在自家地頭,俯身抓起一把黑土扔出,細碎的泥土隨風飛散。張井山說,他去年開始增施糞肥,減施化肥,因過量施肥而板結的土壤已變軟。『這土比以前軟,化肥少,種出的糧食更受歡迎。』

望奎縣一處糞污收集點,農民正把畜禽糞便鏟進乾糞池。(受訪者供圖)
『這種模式不僅改善了環境,還能增加土壤肥力,推動化肥減量。』望奎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股負責人那宏宇說,望奎縣糞肥還田面積已超過40萬畝。
截至去年底,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8816萬畝,連續多年全國領先。
保水土碎秸稈 黑土地地力更『肥』
『現在種大豆好地塊畝產300斤不成問題,以前100斤都難。』站在自家地頭,黑龍江省拜泉縣上昇鄉團結村的鄒向成說,村裡老人講,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春天大風吹走土壤養分,夏季常有整片耕地被衝進侵蝕溝帶走。
為保護黑土耕地,當地數十年堅持植樹造林、治理小流域。人們在耕地邊植樹形成林田網格防風固土,還用柳枝填滿侵蝕溝,使其生根發芽穩固水土,目前水土流失情況已得到極大改善。

在拜泉縣上昇鄉,經過治理的小流域已可以正常耕作。(新華社記者 黃騰攝)
『秸稈腐爛後土壤油光發亮,玉米秧苗變壯,更抗倒伏。』黑龍江省巴彥縣紅光鄉建新村建新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馮國偉說,合作社免耕播種已進行10年,秋收後到春播前不動土,春播時碎混深松播種一次完成。馮國偉說,經權威部門檢測,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變高,地力越來越肥,產量也有所增加。
在位於三江平原上的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每年秋收時收割機都配齊拋撒器,直接把水稻秸稈粉碎成10厘米左右還田,再進行深翻作業,翻地過程中施尿素加速秸稈腐爛,讓耕地肥力更強。
法規制度保障 黑土地生命更『久』
2021年,黑龍江省發布了《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工作方案(試行)》,黑龍江省饒河縣饒河鎮饒河村的董良臣成了村級田長。董良臣說,他至少每半個月就對全村耕地進行一次全面巡查,發現有破壞耕地、違法亂佔行為及時上報和制止。
『「田長制」實行以來,我們村耕地沒有減少一寸。』黑龍江省寶清縣夾信子鎮夾信子村村民范海鷗說,村裡已經初步建立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責任體系,『不管是誰家地受到了破壞,都有人管』。
今年3月,《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實施,進一步為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黑龍江省還制定了《黑龍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護規劃》《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將『十四五』時期黑土地保護任務落實到市縣,還針對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等問題出臺了專項建設方案,科學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目前,黑龍江省耕地質量平均等級3.46等,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2021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1573.54億斤,比上年增加65.34億斤,進一步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