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6日訊 近年來,隨著雙鴨山市棚戶區改造和新建工地的增多,建築垃圾亂倒亂卸成為了城市環境衛生的頑疾。日前,在雙鴨山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的爭取和尖山區的幫助下,雙鴨山市市區有了城市建築垃圾專屬堆放場。建築垃圾不但有了『家』,而且這些垃圾還將二次利用變廢為寶。
『窯地路這塊建築垃圾堆放場最主要的是解決了我市城區建築垃圾無處清卸的大問題。』對於建築垃圾的亂倒亂卸污染環境影響市民生活,雙鴨山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質檢科科長林凡傑對此深有感受,他說:『這些年一些拆遷的建築垃圾大部分被卸到了城市近效區或是不顯眼的空地,這些建築垃圾隨風刮得到處都是,夏天還散發著難聞的氣味,市民反映強烈。雖然建築垃圾不屬於環衛清運范疇,但為了城市環境的整潔,我們每十天半個月就要進行一次清運,給環衛工作帶來了特別大的工作量。』
『有時我們偷偷摸摸找一塊空地倒掉或填埋窪地裡,但總是心裡發虛,怕被城管部門抓到罰款,現在我們再也不用擔心了。』尖山區一位貨車司機李某告訴記者,市區運輸各棚戶區、工地、舊房改造拆遷下來的建築垃圾營運車輛約100臺,高峰期一臺14噸車輛一天能拉出去200立方米的建築垃圾。原來要卸到較遠的收費殘土場地,大車一次是50元、小車30元。現在有了專屬場地油錢省了不少不說,光卸車費一天就能省下幾百元。
據了解,針對建築垃圾無堆放場的問題,今年3月,雙鴨山市衛生服務中心協調尖山區,連續多天踏查城區20餘個場地,打聽到尖山區窯地路一私營業主要建一所建築垃圾二次利用生產綠化土的工廠,立即聯系到尖山區相關部門,主動找到該私營業主,最終爭取到這處窯地路建築垃圾免費清卸場地。經過雙鴨山市衛生服務中心兩個月的奮戰,石材路、東環路、電大路、城鄉接合部等邊角地一千多立方米的建築垃圾被清運到專屬場地,並印制堆放場地位置圖兩千份,在環路沿線村、新入住小區、物業小區、沿街商家等『亂倒易發區域』張貼、發放,讓亂倒、偷倒垃圾現象大幅下降。『近一個多月,在檢查中沒有發現一起亂倒亂卸建築垃圾的現象。』衛生服務中心質檢科科長林凡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