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立足時代發展大潮、區域發展大勢、國家發展大局、民族復興大業,擘畫未來五年龍江振興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建設『六個龍江』的美好願景,形成聚焦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體系。其中,建設『創新龍江』居於核心地位,發揮著關鍵支橕作用。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建設『創新龍江』,核心是將創新作為振興發展的基點,發揮戰略支橕作用。以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提昇新勢能,重塑競爭新優勢,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龍江』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重要論述、提高政治站位的必然要求,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贏得發展先機的迫切需要,是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富集的比較優勢、實現趕超跨越的現實選擇。
著力提昇科技創新能力
必須加快攻克一批數字技術、生物技術、智能裝備、現代農業、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為提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橕。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建立省級財政科技經費支出穩定增長和柔性調整機制,推動形成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發揮政府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采取聯合基金引導投入、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等獎補措施,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聚焦我省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創新科技項目組織方式,實施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制』、基礎研究項目『包乾制』,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創新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務導向型科技項目分類評價體系。深化科研事業單位改革,完善收益分配、權益分享等機制,進一步激發創新主體的活力和內生動力。積極培育科技人纔。加大戰略科學家培養力度,依托我省一流學科、特色學科和各類創新平臺,大力引進、留住科技領軍人纔。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纔,依托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項目,培育一批引領原始創新、突破關鍵技術、推動產業昇級的高層次青年科技人纔。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科技創新活動需要載體和依托,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於科技活動產出水平具有重要影響。積極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發揮我省高校、院所和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創新優勢,依托我省在糧食、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裝備生產制造等領域的重要戰略地位,積極申請建設現代農業國家實驗室,爭取在新能源、新材料、空間科學、信息智能、生物健康等領域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培育更多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爭取為國家和我省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
強化區域創新載體建設。提昇各級各類高新區、經開區、專業園區的發展能級和水平。高水平建設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制訂出臺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實施意見,推動政策先行先試,促進創新資源和要素向哈大齊國家高新區集聚,打造引領東北高質量發展和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改革創新高地。推動高新區創新發展。對國家高新區晉位爭先給予獎勵,推動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實現晉昇。加強省級高新區建設,發揮科技項目、平臺等支橕作用,推動高新區按照『一區一主導產業』加快發展。
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關鍵環節。我省科技活動產出水平較高,位居全國前列,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水平,尤其是就地轉化情況卻不容樂觀,須加力打通科技與經濟相連接的『最後一公裡』。加快建設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載體。積極打造高質量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業面向重點產業,按市場機制建立集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企業孵化育成、產業集聚發展於一體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通過整合創新資源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技術交易服務平臺。集聚需求、成果、投資、服務等各類要素,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交易網絡平臺。鼓勵各級各類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依托服務平臺開展信息發布、公開掛牌、競價拍賣等服務。建立科技成果市場定價機制,引導各類科技成果進場交易,暢通成果轉化市場渠道。
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構建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對接機制。建設省科技成果信息庫,梳理我省承擔國家和省科技項目清單,推動重要科技成果入庫。面向產業和企業征集技術需求,進行科技成果信息發布。促進科技成果與需求企業的常態化精准對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計劃與我省重點領域產業化計劃有序銜接。健全產學研協同轉化機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通過出資創辦企業、產業化收益分享、知識產權運營等科技成果協同轉化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促進產學研合作從技術創新協同向成果產業化協同延伸,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強化科技成果產業化政策引導。健全科技成果產業化與金融支持聯動機制。加大省科技創業投資政府引導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黑龍江子基金對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力度,擴大天使基金投資規模,統籌省政府投資基金持續支持科技成果產業化。實施『銀科聯動』,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股權質押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和征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加強合作,開發針對科技型企業的免抵押免擔保信用貸款產品;鼓勵企業通過債券融資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大財政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獎補機制,鼓勵省內高校、科研院所設立資產經營平臺,對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省內落地交易的高校、科研院所給予獎勵。
【作者系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省委宣講團成員,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省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