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3日訊(記者 陳顯春)2021年,黑龍江省全面推行『田長制』,建立了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5+2』七級田長工作責任體系。目前,全省共有田長338萬餘人,形成全覆蓋監管機制,確保黑土耕地不減少、不退化,同時提昇改善黑土耕地質量。

黑土耕地稀如油。
東北人常用『一兩黑土二兩油』來形容黑土地的肥沃,但是近些年,黑土耕地長期透支,退化嚴重,黑土變『瘦』、變『薄』、變『硬』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刻不容緩。而『田長制』就是『誰負責的地、誰來管』這項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是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的新思路。
在七級田長責任體系中,戶田長作為最前沿『哨兵』,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涉耕地的違法、違規行為,可以第一時間采取行動加以制止。雙鴨山市寶清縣夾信子鎮夾信子村居民李淑艷是一名戶田長:『村民都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可以隨時監督,層層監督,一級向一級負責。大家經常去巡田,不管是誰家地受到了破壞,都會有人及時去制止。耕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我們現在不僅是在保護黑土地,也是在保護我們的家園。』

黑龍江廣袤沃野。
齊齊哈爾市依安縣耕地面積430萬畝,在各種措施保護下確保耕地不減少的情況下,如何開發利用成為了新的課題。『田長制是保護的底線思維,做好保護的同時,依安著重在開發利用上發力,使用有機肥采取綠色有機種植方式,耕地得到利用的同時也是一種保護,』齊齊哈爾市依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宏偉說,『已經推進綠色有機種植50萬畝,作為先行先試區,由縣鄉村三級乾部包保,塊塊地有責任人,服務於綠色有機轉換。還聘請專家團隊對規模經營面積200萬畝以上土地深耕深翻秸稈還田,提昇黑土地利用層次,打出了「北緯47」品牌,通過引帶,實現黑土地種植技術、種植品類上的革命,向高質高效向綠色有機轉換,形成產業化的黑土地開發利用。』
良法造良田,黑土沃野譜新篇。2021年,北大荒集團公司友誼農場實現糧食總產21.3億斤,同比增長12%,糧食生產喜獲『十八連豐』。黑土地保護成果在這裡摸得著看得見。

友誼農場的金色季節。
『養肥飯碗田,打造黑土保護新樣板,』友誼農場農業發展部部長唐曹甲子說,『農場融合農業網格化管理,建設「四級田長」管理機制,通過明確崗位職責、強化保護措施、制定考核體系,進一步壓實黑土地保護責任。建立耕地質量多要素立體監測體系。建立國家級保護性耕作監測點2處,布置土壤傳感器、無動力水土流失自動監測儀等監測設備60套,開展4次星地同步觀測試驗,實現空天地多要素立體監測。』

守護好黑土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田長制』是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的一項務實舉措,田長肩負黑土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的保護重任。『田長制』不僅事關耕地保護紅線能否守住,也事關糧食安全底線能否守住。黑龍江338萬餘名田長,是黑土耕地長久有效治理的守護神,為糧食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