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9日訊 五大連池市以強化黨建引領、統籌救助資源為重點,紮實開展『黨建+社會救助』國家級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基層黨建與社會救助業務有機融合,壓實基層黨組織社會救助責任,全面提昇社會救助水平。
完善『黨建+社會救助』管理模式,實現社會救助的延伸。堅持『黨建+』的模式,在兩個社區試點的基礎上擴大到城市所有社區,並將遭遇突發事故等臨時性需要幫助人員和困難群眾急難救助及時納入服務范圍。制定應急預案,明確應急期『黨建+社會救助』措施和救助程序,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完善特困供養救助制度,將特困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健全『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分辦轉辦工作機制。目前,臨時救助43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15.2萬元。啟動『智慧民政認證系統』APP,2021年共完成3000人次高齡老人生存認證工作。
構建『黨建+社會救助』保障體系,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建立黨員乾部參與社會救助工作機制,深入開展『黨代表在行動』活動。在低保、五保、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中實行黨代表包網格制度,組織520名黨代表、黨小組組長、網格長、年輕在職黨員組成聯合入戶調查組,深入130個社區網格進行排查走訪,登記救助對象信息228人。按照部門職責和救助需求的不同,分門別類建立救助臺賬,由民政、街道社區、殘聯、共青團、婦聯、總工會等部門分工協作,構建了針對貧困學生、貧困殘疾人、下崗職工等困難群體的部門聯動救助體系。市婦聯落實困難婦女幫扶對象17人,開展『黨建+社會救助』困難婦女『兩癌』篩查。市總工會實行黨員包保責任人制度,對困難職工家庭實行黨員乾部包保。
擴大『黨建+社會救助』參與范圍,激發各類公益組織的潛能。廣泛發掘各類社會組織的潛能,激發黨員群眾愛心助學、扶貧助困的熱情,拓展『黨建+社會救助』輻射面。由福鑫公益志願者協會黨支部牽頭,聯合福州林文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四季暖手』活動,向第一小學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發放護眼文具60套。福鑫公益志願者協會黨支部對13名孤寡空巢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開展日間照料服務,提供救助資金近5萬元;組織黨員、志願者出資1萬餘元,呼吁各界人士捐款4萬餘元,為聯通社區身患雙側股骨頭壞死的困難群眾聯系了醫院、做了手術。
創立『黨建+社會救助』服務品牌,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作用,積極創建親民服務品牌,整合多方資源,在原有天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基礎上,繼續打造5個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構建社會救助大平臺,將社會救助有效融入黨群服務工作之中。以建立『五心驛站』、創立『六大服務模式』等形式,開展『錯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解決群眾『三最』問題100餘件,真正做到服務群眾『不打烊』。通過開展『傳承雷鋒精神』慰問抗美援朝老軍人、『粽香情深』慰問貧困戶、『小小微心願』圓夢留守兒童等活動,為困難群眾圓了20個微心願,慰問重病、殘疾等困難群眾和老軍人270餘人,送去了價值7萬餘元的生活物資和慰問金。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延伸『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觸角,福康社區組織開展了『黨建+社會救助』組團式幫扶活動,組織11家單位40餘名黨員乾部與困難人員對接,針對困難群眾需求開展不同形式的幫扶。福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營養配餐室,開展送餐活動,服務社區內的老、弱、病、殘等特殊困難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