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料化利用。

健康養殖。

資源利用。

綠色種植。
黑龍江日報7月19日訊 夏日午後的陽光灑在綏化市海倫市原野養牛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齊的牛捨內,300頭肉牛正悠閑地站在空地上嚼著美味的飼草。草料間裡,合作社理事長王君福正在和工人們一起給肉牛准備晚餐。『這些青貯飼料就是今天肉牛們的晚飯。』王君福指著地上一堆碼放整齊的飼草說。這種飼草叫青貯飼料,是鮮食玉米的秸稈通過青貯技術加工而成。『這種飼料適口性強,300頭牛一頓就要吃掉2噸多。』王君福說。
在牛捨前面,記者還發現了一處水泥砌成的空地,堆放著很多青貯飼料,飼料堆的上部有一層塑料覆蓋。王君福說這裡是青貯窖,前一年的鮮食玉米秸稈在離田粉碎後被放置於此,乳酸菌制劑與?制劑的加入讓秸稈中的營養成分更多地保留下來,肉牛吃了長得更壯。『兩個月前,我們剛整頭出售了一批牛,每頭肉牛的利潤可以達到1000元到2000元。青貯飼料的成本遠低於普通飼料,算下來,利潤非常可觀。』
『農田、青貯、秸稈、肉牛、牛糞,如果能把這些有效利用起來,進行生態有機種養殖,實現良性循環發展,前景和「錢景」都不會差。』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劉春龍告訴記者,王君福合作社的農業模式是中科院基於『糧飼(鮮食玉米)輪作與肉牛一體化』的種養循環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建立起來的一個示范樣板。
『王君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養牛大戶,過去肉牛產出的糞肥被隨意棄置,這是對肥料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劉春龍說,種植養殖分離是我省傳統農業的一個寫照,而新型種養循環模式就是針對我省種植與養殖脫離的實際,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生態發展』為目標,實現黑土耕地質量的提昇與農業綠色的協同高效發展。
這一技術融合了糧食作物與青貯玉米或鮮食玉米輪作、秸稈青貯及瘤胃調控劑高效養殖等農業生產中種養環節,重點通過集成青貯玉米高效種植技術、青貯高效加工技術、TMR全混合日糧配方優化技術等農業關鍵技術,構建出符合本地區域特色的種養循環模式,不僅提昇了黑土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而且促進了區域畜牧業與種植業協調發展,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技術支橕。
『青貯飼料養肥了牛,牛糞上到地裡又壯了莊稼,合作社正在逐步探索高效循環農業發展軌道。』劉春龍和王君福都認為,以種植業推動養殖業,以養殖業帶動種植業,發展循環經濟,這纔是現代農業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