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訊(記者 許諾)『感謝哈爾濱市派來的科技特派員,讓我們種的黃瓜收入提高了5倍。』日前,65歲的巴彥縣君鴻農場負責人王淑華,從生產線上捧起一瓶『馮教授酸黃瓜』開心地說,『科技特派員真是「及時雨」,不但送來了黃瓜新品種、提供了防治病蟲害技術,還為我們提供了生產訂單。』
王淑華是巴彥縣西集鎮繁榮村村民,2020年種植了150畝加工用黃瓜,專供酸黃瓜生產。但由於不掌握田間管理技術,收成因病蟲害大減,一年下來收入不足10萬元。2021年,哈爾濱市科技局推出科技特派員助農新模式,一籌莫展的王淑華成功與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馮國軍園藝學團隊對接。黃瓜種植季,團隊成員、副研究員劉大軍來到王淑華的大棚,從選種到病蟲害防治,為她提供了全套的解決方案。當年,王淑華種植同樣面積黃瓜的收入達到50萬元。

劉大軍是黑龍江省黃瓜育種專家,他建議,王淑華改種加工型黃瓜品種『娜莎』,確保增產,並叮囑王淑華注意農時,一定要在黃瓜生長到6-7厘米長時摘瓜。這個長度的黃瓜適合加工成酸黃瓜,口感也最好,售價能達到2.3元/斤。但長過8厘米,就只能賣到0.7元/斤。『娜莎』是馮國軍園藝學團隊育成的用於酸黃瓜加工的專用品種,每節多瓜,持續結瓜能力強,較國外進口同類品種產量高30%以上。『娜莎』瓜型短小,適合整瓜裝罐做成乳瓜酸黃瓜,目前已成為哈爾濱地區酸黃瓜生產的主栽品種。劉大軍告訴記者,通過兩年的推廣,『娜莎』在哈爾濱的種植面積由1200畝增長到今年的2000畝。預計2023年推廣面積可達5000畝。僅此一項,可帶動農民增收1500萬元左右。
不僅如此,作為科技特派員的劉大軍還創辦了黑龍江君宜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加工型黃瓜新產品的開發。今年,君宜農業與木蘭昊偉農莊達成合作協議,共同生產以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黨委書記、著名農業專家馮國軍命名的『馮教授酸黃瓜』。『馮教授酸黃瓜』為一款工藝優化、配方獨特的酸黃瓜罐頭產品,由馮國軍團隊和昊偉農莊共同研發。與市場上同類商品相比,其湯汁透明澄清,可以當作飲料飲用,黃瓜口感脆嫩,別具風味。
日前,君宜農業已經完成『馮教授酸黃瓜』品牌注冊。7月13日,第一批『馮教授酸黃瓜』罐頭正式下線。『當好科技特派員,帶領農民走上「農頭工尾」致富路,這是我們農業科技人員的使命和責任。』劉大軍說,『明年,我們要繼續開展線上和線下培訓,提高農戶的種植水平和科技意識。發展呼蘭、通河、方正、木蘭等地的農戶開展酸黃瓜原料的種植,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動各地的農業經濟發展。』

據悉,『馮教授酸黃瓜』已在黑龍江大學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網店和昊偉農業銷售平臺開展線上銷售,並與省內酸黃瓜線下交易最大貿易公司哈爾濱阿華多美商貿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銷售意向。明年,『馮教授酸黃瓜』罐頭預計生產200萬瓶,銷售額1960萬元,可提供1800畝的酸黃瓜種植訂單,帶動種植戶1200人。『有了「馮教授酸黃瓜」這個訂單大戶,我們跟著科技特派員種黃瓜,心裡更有底了。』王淑華說,『我明年要聯合多個農戶,擴大種植面積。未來的日子就像這酸酸甜甜的酸黃瓜,品過了酸,剩下的都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