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來農場有限公司水美、人美、生態美。

鴨稻共生。王亞光李世傑馮賢攝
黑龍江日報7月22日訊 7月,走進北大荒集團泰來農場有限公司的鴨稻生態種養基地,田裡的水稻分?良好,油綠的稻田一片生機盎然。稻田裡不時傳出鴨子嘎嘎的叫聲和嬉鬧的拍水聲,一幅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畫面躍入眼簾,同時也成了盛夏時節無數游客觀光旅游定格生態美的『打卡』地。
據介紹,泰來農場有限公司『鴨稻共生』生態種養面積1000畝,每畝地放養鴨雛10只,采取全程不施用農藥化肥的有機栽培模式,利用鴨子吃掉稻田內的雜草害蟲、『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產生渾水肥田的效果,實現水稻有機生產,提高稻米質量和產量。
『蟹稻共生』生態種養面積1500畝,2018年開始,成立月洋專業種養殖合作社,采取規模經營模式,統一提供蟹苗和飼料,統一保底價收購和銷售,最終此種模式獲得成功。每畝水田可較以往增收1000元,其中,每畝地減少除草、除蟲投入30多元,扣除成本,畝增收450元以上,有機水稻每公斤高於市場價1元左右,又可增加500多元的收入。
人工、機械和生物除草替代化學除草,物理、生物和生物菌劑防治替代傳統化學農藥,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菌肥代替化肥,種植戶在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已經熟悉有機水稻種植規程。建立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消費者能直觀地實時監測水稻生長和日常管理全過程。
泰來農場有限公司生產的優質大米富含人體必需的稀有微量元素硒,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良好的食味品質。公司充分發揮五常、泰來、肇源稻米產業『金三角』的區位優勢,積極建設『全域有機水稻農場』,通過三個示范區的試驗示范,將有機生產理念貫穿生產全過程,按照有機水稻栽培規范進行,探索出適合公司發展有機水稻種植的品種、模式,為進一步建設『全域有機水稻農場』打下堅實基礎。
當前水稻已進入夏管階段,為了更好的指導種植戶科學高效開展夏管服務,泰來農場有限公司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組織『創新工作室』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諮詢等工作。泰來農場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創新工作室』作用,針對前期低溫寡照、秧苗返青速度慢的實際情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夏管一線為種植戶提供肥水管控、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並根據葉齡診斷確定施肥、灌溉的最佳時期,按照生育苗標准實施調控,確保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同時,農業發展部工作人員每天對各種作物地塊進行巡回檢查,掌握秧苗長勢,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指導解決。真正做到注重創新精神、品牌及技能方面的引領,用技術指導農業生產,科學服務種植戶。充分發揮『創新工作室』在農業生產中的引領作用,為實現糧食增產、職工增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