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省疾控中心發布提醒:警惕鼠疫,防治知識早知道!
2022-07-22 12:25: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22日訊 2022年7月19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確診一例鼠疫(腺鼠疫)病例。目前,當地人民政府已啟動四級應急響應,相關地區和單位已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全面啟動應急處置工作機制。為此,黑龍江省疾控中心發布科普鼠疫防治提示:

  一、暑期旅行,我們怎樣防范鼠疫?

  (一)外出旅游尤其是前往草原時,盡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去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不要在鼠或旱獺的洞口周圍坐臥停留。做好防蚤叮咬,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獵、食用野生動物。

  (二)良好的個人習慣,是做好各種傳染病包括鼠疫防護最有效的措施。如勤洗手,盡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癥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三)如果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以進行自我觀察,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請,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及時就醫。

  二、什麼是鼠疫?

  鼠疫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原發於嚙齒動物之間,並能引起人間流行。鼠疫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鼠疫規定為甲類傳染病。

  三、鼠疫是怎麼傳播的?

  (一)傳染源

  1.鼠疫染疫動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動物都可以作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最主要的傳染源是嚙齒類動物如鼠類、旱獺等。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傳染性。敗血型鼠疫、腺腫發生破潰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為傳染源。無癥狀感染者不具有傳染性。

  (二)傳播途徑

  鼠疫可以經媒介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

  1.媒介傳播: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蚤叮咬帶病菌的鼠或其他嚙齒動物,再叮咬人時引起感染。人類鼠疫的首發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2.接觸傳播:少數病人是因捕獵、宰殺、剝食患病動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觸病人的痰液、膿液、血液,經由皮膚或粘膜的傷口而感染鼠疫病菌。

  3.飛沫傳播:肺鼠疫病人可以通過咳嗽、談話、呼吸等,借飛沫形成『人→人』的傳播,可以造成人間鼠疫的大流行。

  四、鼠疫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鼠疫的潛伏期較短,一般在1-6天之間,多為2-3天,個別病例可達8-9天。

  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可以將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癥型鼠疫和其他類型鼠疫。

  (一)腺鼠疫最為常見,除全身癥狀外,主要表現為急性淋巴結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現疼痛、紅斑,可以形成?疹、膿?甚至發展形成癤、癰。叮咬附近區域的淋巴結出現腫大、疼痛,治療不及時可以迅速化膿、破潰,使病人疼痛難忍,無法活動。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腹股溝區的淋巴結,其次是腋下、頸部及頜下的淋巴結。

  (二)肺鼠疫病人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癥狀為主,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胸痛、咳嗽、咳大量鮮紅色血痰,呼吸困難和發紺迅速加重,搶救不及時2到3天內死亡。

  (三)敗血癥型鼠疫最為凶險,病人出現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可有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死率幾乎達到100%。

  五、鼠疫可以有效治療嗎?

  鼠疫是古老的細菌性傳染病,臨床上可以使用多種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夠早期就診,並得到規范有效治療,治愈率非常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