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通河縣清河鎮小古洞村村民謝某拿回了同村村民李某拖欠自己的2萬元錢。前不久,因為李某欠債不還,經數次索要未果,謝某在清河鎮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通過網上立案向通河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在鎮上的『共享法庭』參與線上庭審,僅不到半小時就與被告李某達成了調解協議。『沒想到如今在家門口就能立案和開庭,建這個「共享法庭」真是為我們老百姓著想的好事啊!』謝某稱贊道。


謝某口中稱贊的『共享法庭』,是通河縣法院深化『互聯網+楓橋經驗』,拓展『四所一庭』銜接聯動機制的一項創新舉措。眼下,網上訴訟、網上解紛平臺日益普及。通河縣人口居住分散,農村居民比重大,村裡居住的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像謝某這樣生活在偏遠鄉村,有訴訟需求,卻又不懂得互聯網操作方法的人不在少數。為了幫助這些人破除地理障礙、跨越數字鴻溝,享受『近在咫尺』的便捷訴訟服務,通河縣法院於今年7月底推出『共享法庭』建設,致力於在全縣8個鎮、82個村鋪設線上庭審服務點。『共享法庭』作為一處專業的庭審場所,擁有一個獨立空間,以『一根網線、一塊屏』為基准配置,通過一臺平板電腦進行庭審視頻連線、傳輸案件材料和電子簽名。各點位配備一名專職聯絡員參與縣法院統一組織的業務培訓,學習相關操作方式和庭審規范,確保服務到位。『在線庭審往往因為當事人和法官不處在同一個物理空間,庭審秩序無法保障。聯絡員可以協助法官維持秩序,保證庭審順利進行。』通河縣法院副院長劉洪生說。

『我們還會組織聯絡員提供上門服務。』通河縣清河鎮黨委書記趙毅介紹,自通河縣法院推進『共享法庭』建設以來,鎮黨委、政府要求各點位聯絡員做好群眾的貼心服務,對於一些腿腳不便的當事人,尤其是高齡老人,聯絡員會上門指導他們使用線上平臺傳輸材料,結案後的判決書、民事調解書也會直接送到群眾手中。必要時,聯絡員還會帶上設備,前往當事人家中線上開庭,全方位做好便民利民的訴訟服務。
『原來鎮上沒有法庭,鎮裡的糾紛多數都是我們調解,現在「共享法庭」來了,遇到疑難情況我們隨時跟法官連線,共同商量,調解效率高了很多。』通河縣烏鴉泡鎮司法所所長魏鳳偉說,自『共享法庭』設立後,通河縣法院積極聯合當地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對轄區內各類解紛資源進行整合,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形成了以『共享法庭』為支點、『四所』協同聯動的鎮村糾紛『調共體』,使得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主體和方式更加多元、多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吸附在當地,把糾紛化解在萌芽。

『共享法庭』在不投入新的人力、物力條件下實現資源整合,集調解指導、網上立案、在線訴訟、普法宣傳等多功能於一體,聚焦群眾司法需求,將鎮、村作為基本布局點,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的『法庭』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目前,通河縣法院已在清河鎮、烏鴉泡鎮成功打造『共享法庭』試點,並得到縣委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