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8日訊(李傑 記者 楊帆)立秋過後,天氣轉涼,空氣中漸漸多了一絲涼氣。9月7日一大早,齊齊哈爾電務段綜合檢修車間轉轍機工區寬敞明亮的作業間裡,工友們正對入所轉轍機進行檢修保養。
轉轍機是鐵路重要行車設備,可別小看了這些不起眼的『鐵疙瘩』,它們在鐵路運輸中可發揮著巨大作用。就像汽車方向盤一樣,控制著道岔方向,列車往哪開,全憑轉轍機說的算。給這麼重要的設備做保養的任務就落在吳利國和他的工友肩上。

吳利國在崗位上。
57歲的吳利國已在轉轍機工區工長的崗位上乾了22年。眼見著一臺臺『帶病』的轉轍機經過他們『妙手』保養成功出所,他就好像在站臺現場上親眼看著一列列火車安全正點平穩地從鋼軌上駛過,身為一名基地檢修電務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暑運已過,但吳立國和工友們的工作熱情沒有半點的削減,確保行車安全,一直是他們為之奮斗的目標。
每臺轉轍機達到使用年限後,都要進行解體、篩選、清污、打磨、整形、測試等一系列保養措施,恢復到良好的使用狀態,『重生』出所保證現場正常使用。9時15分,信號工陳元新逐一拆開並檢查自動開閉器的拐軸、底座等零部件,嚴格篩選把關外觀、導電接觸、氧化磨損等情況,繼而將送檢的舊接點組解體、篩選、清污、整形、重新組裝,整套動作乾淨利落。『重裝後的轉轍機接點組必須測試各項參數合格,纔能繼續使用。每年經我們手輪修、大修過的轉轍機近400臺,接點組翻新這道工序算是最關鍵的一步。
其實,入所修的每臺轉轍機『病灶』和情況大不相同,除了接點組翻新外,吳利國和工友們還要對生鏽或脫漆的機蓋進行打磨,讓每臺轉轍機『華麗』轉身。到他們手上的轉轍機都是現場使用的『高齡』部件,常年累月受雨雪侵蝕鏽跡斑駁。為了除鏽,吳利國領著伙計們用過清洗劑清洗、火鹼浸泡等很多辦法,可除鏽效果都不理想。經過多次的嘗試、試驗,他驚喜地發現,用砂輪打磨機蓋加拋光處理的方法,能輕松地讓轉轍機機蓋修復如新。
10時40分,眼看著在門外打磨的伙計額頭見了汗,手上的力道也明顯不足,吳利國立馬走上前道:『這是體力活,一個人一直乾吃不消。』說話間,他身體前傾半蹲著,熟練地用打磨機打磨斑駁的油漆,遇到凹陷部位,就改用砂紙一點兒一點兒蹭。不一會兒,飛輪濺起的火花和空氣中彌漫著的粉塵就逼得人睜不開眼。吳利國隨後放下砂輪,用白布麻利地撣去粉塵,拿起細砂紙拋光找平,再拿起毛刷油飾機蓋……手法嫻熟,一氣呵成。
『我們這個工種雖然不直接接觸旅客,但滿載乘客的列車往哪開,我們檢修的設備可起著巨大的作用,每次在站臺上看到列車進站通過轉轍機時,我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就想多看一會……』吳利國嘴上說著,臉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但手中的活卻一直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