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0日訊(記者 楊帆)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榮獲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在全國第38個教師節前夕,記者來到了哈工程水聲學院,聆聽這位耄耋老人講述這一輩與大海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僅是他的一生,還是水聲科研團隊的一輩子事業,更是海洋國防永恆的課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榮獲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開創中國水聲教育 全國2/3水聲人纔是他的學生
水聲學,簡單說就是對水下聲學特性的研究。在水中,光波、電磁波等都望而卻步,只有聲波可遠距離傳播,由此研制出的聲納設備更是各國海軍艦船的必備之物。
作為中國水聲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楊士莪早年求學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奉調哈軍工任教。此後,他紮根哈爾濱,於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用人生的七十餘年傾聽大海的聲音,融入祖國的水聲科研和教學事業。
上世紀50年代,水聲在國內屬於空白學科,軍事需求迫切,所以要采取緊急措施發展,國家決定選派四人到蘇聯進修,作為海軍派遣的進修生,楊士莪對於國防科技研究格外關注。他發現蘇聯科學院聲學所有個奇怪的現象:聲吶設計和艦船噪聲這兩個研究室的門對外是緊緊關閉的。這給楊士莪留下了一個深刻而強烈的印象——再好的國際關系,在國防技術關鍵領域,始終都要自力更生。
先學會世界上水聲領域的科學成就,再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是楊士莪為自己設計的科研之路。重返哈軍工講臺後的楊士莪,拓寬原有聲吶專業領域,編著了《水下噪聲學》等一批中國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水聲理論著作,參與培養了第一批專業骨乾和年輕教師隊伍,別開生面地創建了中國首個理工結合、覆蓋全面的水聲專業,開創了中國水聲教育的新格局。1987年,水聲專業成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1993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此建立。

20世紀80年代末,楊士莪在重力式水洞實驗室的工作照。(資料圖)
作為戰略科學家,人們欽佩他對學科發展方向、研究方向的前瞻性判斷。他提出的一些開拓性的研究,往往總是在若乾年後,纔顯示出其分量。
1970年,中國開展了第一顆洲際導彈的研制,楊士莪作為水聲測量系統的負責人,領導完成了『落點水聲測量系統』的研制,不但為中國首次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試驗取得成功做出貢獻,也為國家海洋工程技術提供了經驗,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21世紀,『蛟龍』號、『科學』號所用的國產高精度超短基線定位系統,追根溯源都可上溯到這一項目的研制。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在楊士莪的帶領下,楊德森率團隊在國內開闢矢量傳感器技術這一水聲科研新領域,使聲吶的探測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中國成為繼俄、美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矢量傳感器技術的國家。隨後,楊士莪和團隊將科研目光投向了新的發展方向——矢量傳感器成陣技術。
『先生就像是一座山,有問題他給我們支橕,迷茫時他會為我們指明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這樣說。楊士莪院士正如浩瀚大海中的一盞燈,指引了無數水聲行業的學子。
作為中國最大的水聲人纔培養基地和專家庫,而今,從這裡走出的人纔佔據水聲科研界的大半壁江山,中國工程院水聲領域的3位院士、水聲行業70%以上的高級專家、60%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都出自這裡。
他胸懷國家 教書育人只為一個『海洋強國夢』
楊士莪院士從不坐著給學生上課,也因此被稱為『一站到底』的院士。學生們心疼他,在上課前為他搬把椅子,但每次他都把椅子挪開,微笑著說:『從我開始做教員起,就習慣站著講課了。』他就這樣站著講一個下午,整整齊齊地寫板書,一下午的課要寫好幾塊黑板。耄耋之年的楊士莪至今還擔任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課程教學工作。數十年來,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的講臺上,楊士莪講第一門專業課《聲與振動基礎》的緒論已經成了傳統,課堂中,楊士莪將海洋情結傳遞給了更多學生。
哈工程水聲學院教授李秀坤也是楊士莪院士的學生,回憶起當年院士的課堂,仍讓她記憶猶新,院士會問:『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是多少嗎?』學生們的回答總是:『960萬平方公裡。』院士就說:『還有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呢。』李秀坤說,那是楊士莪院士給我上的第一堂課,如今,我也成為水聲專業的一名教師,我也把這樣的海洋情結遞給走進校園的每一個學生,傳給了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們。

2008年,楊士莪(左二)在海洋試驗中與研究生們在一起。
楊士莪院士常對學生們說:『要讀歷史,知道來處,纔能更好的定位國家需要什麼,個人的定位是什麼。』從楊士莪院士身上,李秀坤教授也總結著教書育人的『法寶』,她說:『做比說有力量,輕說比重說有效果,交流比說教有成效,院士正是在教學、科研、實驗、生活的各方面,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也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水聲人。』
『教育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在采訪中,楊士莪院士說,希望學生們能看到國家的需要,看到新的前景,並不斷佔領新的領域,希望新的技術在國家海洋開發和海疆保衛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就是為師者的幸福,楊士莪院士傾盡一生心血,在這個遠離大海的城市裡從事著關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大海的澎湃從來傳不到這裡,卻時刻能傳進他心裡,濤聲如魅,成就了他一生的事業,成就了他大格局、大氣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