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北大荒豐收忙 | 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農業生產見聞
2022-09-21 15:58:0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克華 孟繁俊 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1日訊(張克華 孟繁俊 記者 王亮)國慶將至,秋色漸濃,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萬畝糧田成片相連,行走其間,天空地一體化衛星遙感、無人機巡田、葉齡診斷、無人駕駛等一項項新科技,勾勒出一幅『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生動畫面,讓『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向『靠科技吃飯』的智慧農業轉變。

  種好中國農機現代化的『試驗田』

  9月20日,『走進北大荒農業股份開啟探秘大農業之旅』新聞媒體主題采訪團記者來到北大荒農機博覽園,看農業現代化發展歷程。

展示的農機。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盡管農業機械的發展與建立之初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種好中國農機現代化的『試驗田』的使命,依然是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不變的職責與使命。

  近年來,友誼分公司積極響應時代號召,加大科技投入,依托北斗導航、農業物聯網、5G網絡、大數據、AI智能等先進技術,為自己使用的國產農機裝上『眼睛』『耳朵』和『大腦』,智能化水平大大提昇。

  數據顯示,目前友誼分公司農機總動力45.6萬千瓦,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99.9%,農業科技入戶率100%、農機作業實現GPS衛星導航100%、旱田精密播種100%、旱田大馬力機車作業100%。

  智慧農業賦能精准管理

  在友誼分公司數字農業中心,站在展示平臺前,輕點鼠標,農機作業軌跡就能呈現在眼前;一臺電腦、一套系統,就能對土壤肥力、作物生長、產量評估等方面進行實時監測;一部手機,就能查看水稻生長情況……從耕地、插秧、噴藥、灌溉到收獲,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只需操作手機和電腦系統,就可實現『坐在辦公室裡種田』。

稻田豐收畫。

  北大荒農業股份始終堅持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用信息技術賦能農業生產,完成了智能管控平臺建設,建成了百畝試驗區、千畝示范區、萬畝推廣區,在萬畝良田探索耕、種、管、收全過程農機無人化作業,嘗試開啟『無人化農業生產』新篇章。

  據介紹,友誼分公司開展智慧農業建設,聚焦水稻生產種植全過程、全場景、全要素,建設有『農機管理、數字農服、技術培訓、農情信息和科技創新』五個模塊,聚焦精細化管理,為農業種植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構建智慧管理『一張圖』。

  『智慧農業管控平臺的應用,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解決了當前僱工難的問題,提昇農業生產作業效率和農業生產收益,幫助農戶提高了收入。』分公司副總經理苗得雨說。

  護好黑土地守好『飯碗田』

  『糧食總產達21.3億斤,同比增長12%……』這一串串數字,是友誼分公司在守好黑土地的基礎上實現的。

  以黑土耕地保護『田長制』為基礎,分公司設立四級田長,采取自上而下的考核體系,用『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好每一寸耕地,加大科技投入,切實做到保護黑土地數量不減、質量提昇、效益提高。

水稻特寫。

  據統計,友誼分公司上半年投入科技資金1000餘萬元,重點推廣水田自動駕駛應用面積52萬畝;大豆免少施肥技術應用面積40萬畝;水稻側深施肥應用面積34.6萬畝;水旱田精准施肥技術應用面積33萬畝;衛星平地技術應用面積25萬畝;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應用面積18萬畝;旱平免攪漿技術應用面積5萬畝。

  友誼分公司積極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形成了防洪、治澇、灌溉和渠相通、路相連的農田水利體系,不斷提高農田防災減災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計建設高標准農田54萬畝。

  『友誼分公司與中科院聯合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三江示范區項目,積極探索全國首例玉米坡耕地『等高種植』技術,經過試驗分析,與直壟耕作方式比,實現了減少水土流失量30%、減肥15%、增產5%、畝均增效230元的目標。』苗得雨介紹說,分公司還積極開展『水土資源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白漿土旱田障礙消減與地力提昇、寒地水田地力提昇與抗逆豐產、黑土地保護與智慧農業融合發展、多要素立體監測與模式成效評價』五種模式研究示范。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