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踔厲奮發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2022-09-30 08:0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麗平 馬智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哈俄班列。資料片

吊運板材。

兩河口3號機頂蓋進行測尺。

松花江鐵路景觀橋。

       黑龍江日報9月30日訊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碩果盈枝。十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高度,更是奮進的跨度。

  從2012年到2021年,哈爾濱市經濟總量從3186.6億元躍昇至5351.7億元,經濟首位度由28.9%躍昇到36%、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2021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65.9億元,是2012年的4.1倍;『4+4』現代產業體系規模達到6593億元;實現進出口總值344.6億元,同比增長35%。一體化政務服務總體指數晉級全國最高檔。空氣質量狀況排名全國第三,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0天,PM2.5濃度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優……一組組數據,見證了十年來哈爾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取得的喜人成就。

  踔厲奮發啟新程,篤行不怠向未來。站在新起點上,哈爾濱錨定轉型發展不松勁,爬坡過坎奮力前行,以昂揚之姿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新征程。

  爬坡過坎 進位趕超步履鏗鏘

  2022年9月21日,思靈機器人北方基地項目在哈爾濱新區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全球智能機器人『獨角獸』企業思靈機器人投資建設,建成後將進一步促進哈爾濱新區乃至我省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加快集聚高端專業技術人纔,為建設『質量龍江』『創新龍江』增添又一重量級砝碼。

  2015年12月16日,全國第16個國家級新區獲批,自帶先行先試基因的哈爾濱新區,引領哈爾濱發展踏上新征程。截至2021年,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386家企業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同比增長77%;科技中小企業備案859家,同比增長62.38%;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197家,國家級研發創新機構92家,已形成從工業科技到農業技術,從航天工程到『三海一核』,從動物生物制品到玉米工程的多門類、全鏈條的科技支橕格局。

  一座新城的崛起,除了自身作為,更多的是抓住了歷史性機遇——國家級新區獲批、自貿試驗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

  2019年8月30日,隨著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哈爾濱片區借『五區疊加』的政策利好迅速釋放出強大的磁吸力。頭部產業大咖紛紛北上,大手筆在這裡布局大項目。

  近日,哈爾濱新區智谷大街與萬寶大道交口處,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引人注目。這裡是正在建設的哈爾濱中俄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正是看好哈爾濱新區『五區疊加』政策優勢,國內領先的農批平臺運營商和服務商——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北上『落子』新區。

  『大項目是寶』,這是哈爾濱新區上下的共識。自2019年以來,連續三年協議引資額超千億元,新引進產業項目363個,7個世界500強企業紮根新區,9個超百億元項目落地開工,深圳海鄰科集團、寧波江豐電子等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南雁北歸』,唐山建華集團等一批域外企業整體搬遷落戶新區。

  哈爾濱新區的崛起,是十年間哈爾濱經濟發展藍圖上最為亮眼的一抹色彩。

  這十年,哈爾濱經濟綜合實力跨越發展,經濟總量躍昇至2021年的5351.7億元,經濟首位度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

  這十年,哈爾濱創新活力持續加速釋放,強化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頂層設計,並配套出臺了支持政策。25MW雙燃料中小型燃氣輪機、6AT自動變速器等一批國內領先的新產品投放市場,『4+4』現代產業體系規模達到6593億元。2021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65.9億元,是2012年的4.1倍;專利授權量達到22231件,是2012年的2.3倍;全社會R&D投入強度達到2.51%,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開放賦能 『朋友圈』滿滿『國際范兒』

  2022年8月22日22時7分,一架裝載41.4噸貨物的飛機從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直飛美國洛杉磯,哈爾濱-洛杉磯貨運包機航線成功首航。

  此班包機承運了服裝、日用品、家用電器和箱包等貨物,總貨值約530萬元。這條航線是國內到北美飛行時間最短的航線,預計全年貨運量6000噸,能滿足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等不同貿易方式下各類型貨物的高效運輸需求。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區域核心腹地,是我國毗鄰北極圈、北美地區最近的區域,也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良好的航空區位優勢為連接中國和歐洲、北美地區提供了重要運輸通道。

  十年來,哈爾濱口岸得到長足發展。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成為國家十大國際航空樞紐,與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2021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值344.6億元,同比增長35%。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開通了296條國內、國際航線,成為中國北方重要航空樞紐。口岸功能不斷豐富和完善,已建成機場進境冰鮮水產品指定監管場地、機場進境種苗指定監管場地、松北錦鯉(觀賞魚)進境隔離檢疫場。

  同時,哈爾濱國際物流樞紐建設成效顯著,現已形成航空、鐵路、公路立體化『三位一體』多功能國際貨運通道。哈爾濱至莫斯科公路國際運輸線路於2016年開通,截至2022年8月,累計發運6481車次,運載貨量8.19萬噸。哈爾濱-綏芬河-葉卡捷琳堡跨境電商陸運線路已實現常態化運營。對俄航空貨運通道2013年開通,至2022年8月已累計飛行1138班次,載貨量28041噸。現已開通4條哈爾濱直達莫斯科貨運包機航線和1條哈爾濱至洛杉磯貨運包機航線。

  對外開放成績亮眼,哈爾濱在擴大『朋友圈』的同時,還不斷強化市場消費潛力的釋放。從商貿業態昇級入手,2012年以來,持續推進中央大街步行街、秋林商圈和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昇,促進商業、文化、旅游資源統籌協同發展。目前,中央大街步行街已列入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昇試點,中華巴洛克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步行街和五常市建設大街步行街也被確定為首批省級步行街改造提昇試點。

  深耕細作 生態蝶變向美而生

  初秋時節,10萬平方米的向日葵花海在哈爾濱群力外灘濕地綻放。花海、母親河、濕地……這樣多彩的畫卷,既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哈爾濱對生態環境潛心保護的結果。

  十年來,哈爾濱自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向環境污染宣戰,打響了一場場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十年滄桑巨變,背後是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冰城決心和勇氣,推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十年來,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美從理想照進現實,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並向著『宜居幸福之都』的目標加速前行。

  天藍、水清,是城市生態環境向好的顯著標志。十年來,哈爾濱持續推進原生態、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五場保衛戰』,奮力守護『冰城藍』。

  以結構調整、清潔能源、拆爐並網等綜合舉措治理大氣污染,交上優異答卷。2019年8月,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空氣質量狀況排名中,哈爾濱位列第三名。2021年,哈爾濱全年優良天數達310天,創空氣質量自動監測以來歷史最好指標。

  開展水系綜合治理,對城區46條重點水系整治,實現了阿什河消除劣五類水體,城區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21年,哈爾濱實現了少陵河、蜚克圖河雙雙消劣,全市25個國考斷面劣五類水體全面清零。

  土壤污染治理基礎不斷夯實、危險廢物管理安全可防可控、9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環境持續改善……伴隨著一個個生態治理項目的相繼實施,百姓的獲得感顯著提昇。

  近日,作為哈市年度城建重點工程,群力第一大道污水管線改造工程己完成鋼板樁支護、降水、溝槽開挖、CFG樁基礎施工,管道安裝和檢查井已完成70%,預計10月底主體工程完工。

  啟動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建設,新增松花江水源供水能力38萬噸/日;完成老舊排水管線改造40.06公裡,城區排水管網密度達7.7公裡/平方公裡;全市79臺10噸以上供熱鍋爐實行並網改造或改用清潔能源,集中供熱普及率達95%;新建天然氣加氣站43座,燃氣管網建設裡程達4500公裡,燃氣普及率達100%……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宜居冰城的重要支橕。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同步開展。截至目前,累計退耕還濕42530畝,濕地面積達19.87萬公頃,現有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8處,面積10.17萬公頃;省級以上濕地公園16處,面積2.03萬公頃。1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管理臺帳。市屬有林地面積達到91.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6%;草原面積51562.67公頃,綜合植被蓋度83%。

  優化打磨 政務服務領跑全國

  近日,由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委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開展的2021年度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第三方調查評估報告發布。在這場政務服務能力國考中,哈爾濱一體化政務服務總體指數由『高』組別昇至『非常高』組別,處於全國最高檔。這一成績,緣於哈市對營商環境馳而不息的優化。

  十年來,哈爾濱對標全國最優,以重構體制機制為突破口,一以貫之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世界一流營商環境,讓良好的營商環境成為經濟發展的『先手棋』、招商引資的『強磁場』、釋放活力的『穩定器』。

  日前,哈市『新生兒出生一件事2.0版』在全省率先實現系統受理、全程網辦。此項服務是哈爾濱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范例之一。近年來,哈爾濱堅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和轉變政府職能的主要抓手,用創新驅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全面推進事權下放,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截至目前,下放市級事項643項。調整規范市級權責清單,現有行政權力4453項。通過系統重構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跨業務的辦事流程,推出『我要開飯店』等144個『辦好一件事』事項。

  以『一網一窗一次』改革為突破口,通過持續對標比優、流程再造,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融合辦理。以『全國最優、時限最短、要件最少』為標准,對市本級和區縣(市)級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多輪優化。37個部門1405項政務事項中有1376項達到全國最優。加快推進『一網通辦』,哈爾濱市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96%,不見面辦理率67%,平均跑動次數0.41次。與多個城市開通『跨省通辦』,市民大廈跨省通辦窗口可辦理海南省的戶籍、社保等高頻事項437個。

  在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范圍內,『碼上誠信』已經應用於行業綜合許可證,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近年來,哈爾濱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和支橕,將信用建設全面融入營商環境。2021年2月1日,《哈爾濱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條例》正式實施,成為全省首部、全國第六部市級地方信用建設法規。在全國率先開展『碼上誠信』和『一業一證一碼』改革以及『承諾即修復』,從企業需求側出發,建立極簡修復機制,已為1135家企業辦理極簡信用修復,實現『存量』清零。在全省率先啟動『信易貸』,目前授信258.54億元。哈市『碼上誠信』『信易貸』兩項工作榮獲全國優秀信用案例。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