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大國農匠』系列報道之一 陳雨佳 『種米姑娘』逐夢新沃野
2022-10-08 08:06:1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瓦藍的天空、金黃的稻田,寬大的草帽下一張自信的笑臉,脖頸的『圍巾』格外顯眼,手拿著吉他席地而坐,這就是『大國農匠』陳雨佳的微信頭像。

  對於能獲得『大國農匠』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種養能手稱號,陳雨佳表示:『這是對我們農民的肯定,更是對我們種植品質的肯定。』

  『守舊』創新

  10月1日,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的有機水稻田裡,農民們鞠背彎腰,揮舞鐮刀割稻谷,『金色』裡一派忙碌景象。

  陳雨佳直起身擦了擦額頭汗水,『雖然還沒最終測產,但目測收成很不錯。1200畝需要半個月纔能全部收割完。』她說,每年『十一』收割有機水稻已成為一項日常。

  在以機械化收割為主流的當下,他們仍堅持用傳統的方式收割水稻。

  『人工收割可以有效控制水分,水稻不馬上脫杆還能保持營養。』陳雨佳表示:『這就是我們的「守舊」,為了保證大米的質量和口感,我們從插秧、鋤草,到收割都是人工進行。』

  在陳雨佳的種植理念中,『守舊』與『創新』相輔相成。她說:『創新是為了讓大米營養更加均衡。』

  請專家來田間,為生產好米『把脈』。在農家肥基礎上增加了豆餅底肥;為苗床上的稻苗噴灑靈芝素,插秧、揚花前後用無人機往稻田裡噴灑益生菌、牛奶和靈芝素,在增加大米口感和品質的同時,也對土壤進行了修復和改良。

  陳雨佳說,實驗田裡每年都會進行不同的實驗,經過3年~4年的實驗,再根據實際進行擴種。

  今年,他們在15畝實驗田裡試養2萬尾小龍蝦,『「一水雙收」的效果非常不錯,明年我們准備開始大范圍推廣。』她自信地說。

  太陽能殺蟲燈為水稻『站崗』,氣候監測儀實時監控溫度、濕度,可追溯系統24小時隨時觀看……在稻田裡,高科技的『新農具』隨處可見。

  陳雨佳說:『這些都是我回鄉後陸續安裝的,我們正朝著科學種田不斷前進。』

  售在產先

  『黑土地不缺農民,缺賣好產品的新農人!』自2016年返鄉伊始,陳雨佳就把自己劃歸為『新農人』的行列。

  2008年,她的母親褚麗娟牽頭成立合作社,推動村裡的稻田規模化經營。由於受制於傳統的種植模式和銷售方式,村民們只等著經紀人上門收米,價格說了不算,賺不了多少錢。

  把這一切看在眼中的陳雨佳,辭去了城裡的工作,返鄉和母親共同種水稻、賣大米。

  新農人新思維。她改變先產後賣的『老』傳統,思維一轉『售在產先』,借電商『東風』不斷開拓銷售渠道。

  她說:『好米不能等人上門,要主動出擊,讓更多人知道好大米是如何種出來的,它的品質值得更好的價格。』

  網店、直播、短視頻、微信朋友圈……網絡新技術也成了她手中的『新農具』。

  她的抖音視頻開場都是『大家好,我是種米姑娘雨佳』,她的微信也將『種米姑娘』放在名字前……這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是在打造一個極具辨識度的品牌標簽。

  在短視頻中,她講『石板米』的故事,萬年火山、千年遺址、火山石板田的前世今生,有故事纔更有價值;她展示大米種植的各個環節,『讓大家知道好東西是咋種出來的』……經過一系列宣傳,大米的品牌效應提昇,自然賣出好價格。

  線下銷售也花樣百出,廣開銷路。全國招代理、私人訂制『糧票』,認購莊主田等等。『莊主田以畝為單位,讓感興趣的人來認購當「莊主」,春天邀請「莊主」來插秧,秋天邀他們來收割。』陳雨佳說,這個項目讓用戶們有了體驗性和參與感,也間接帶動了當地的旅游業發展。

  希望田野

  憑著『農業大有可為,農村天地廣闊』的信心,陳雨佳是村裡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這也帶動了村裡許多年輕人返回家鄉。

  村裡的『新農人』經常紮堆,不閑聊,他們在一起研究如何銷售、如何拍出爆款短視頻。在他們的短視頻中,農村日常、農民生活是主要內容。對於是否擔心創意被『偷走』,陳雨佳笑著說:『我的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致富。』

  如今,陳雨佳又多份新工作——義務導游員,『我們村打造了玄武湖國家農業公園,村集體還注冊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她說,『經過培訓,50多名村民變身導游員和管理人員,我也成了義務導游員,利用閑暇時,會帶游客們參觀,給他們講解。』

  陳雨佳說:『如今,我們的有機米每斤價格在30元以上,比2016年時翻了一倍,而且銷售量每年也都在增長。我不能辜負「大國農匠」這項榮譽,今後要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