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8日訊 近年來,五大連池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針對農村土地碎片化、分散化的實際情況,通過高標准農田建設,有效帶動機械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切實讓農田成為農民的穩產田、增收田、致富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金秋九月是糧食豐收季。在五大連池市團結鎮田間地頭,機器轟鳴,施工人員利用晴好天氣加緊建設涵洞,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團結鎮永安村村民姜忠武高興地說:『農田道路修得非常好走,我們老百姓受益是最大的,秋收的時候,車輛和人員的安全都有了保障。這回路和橋涵都修好了,把水排得非常暢通,也不衝地了。』
高標准農田建設是事關糧食安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事關百姓福祉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是增加農業比重、助推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由『藏糧於倉』向『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轉變的重要抓手。『十二五』以來,五大連池市累計投入資金11.33億元,實施高標准農田項目31個,建成高標准農田80.01萬畝。
五大連池市開展實施了蓮花生態辦和團結鎮的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目前,蓮花生態辦的項目已接近尾聲;團結鎮已實施建設了160座涵洞,計劃在秋收前完成260座以上,下一步工作重心將轉移到砂石路鋪築,預計在明年七月份完成全部的建設內容。
高標准農田建設不僅能夠增強項目區耕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也讓家門口的環境美起來。五大連池市結合打造美麗鄉村和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將高標准農田項目與村莊建設有效銜接起來,統一規劃建設經濟住房、生產道路,實現了『治一方農田、美一方家園』。團結鎮永安村村民盧艷輝說,以前道路泥濘,老百姓出去賣點蔬菜也不好走,現在這條道修好了,老百姓出行都方便了。
鄉村環境美了,道路平了,村民生活富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近年來,五大連池市牢固樹立鄉村振興一盤棋思想,多措並舉,力求將高標准農田建設與農業結構調整和土地流轉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積極上爭政策、下爭民意,因村制宜,總體規劃,紮實做好精准施策,全面發展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前進動力。
下一步,五大連池市將堅持以『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品牌化』發展之路,發展區域特色礦泉產業,繼續培育和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規模大、設施完善、特色明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為五大連池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